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5月01日
第C05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微小習慣造就非凡成果

《原子習慣》 作 者:詹姆斯 · 克利爾 譯 者:蔡世偉 出 版 社:方智 出版日期:2019年6月

微小習慣造就非凡成果

談到習慣養成,坊間有不少相關書籍,當中《原子習慣》最受讀者推崇。作者詹姆斯 · 克利爾是專門研究習慣、決策及如何持續進步的作家與講者。書內引用生物學、神經科學、心理學等跨領域知識,結合作者的親身實踐,傳授一套簡單易懂、容易執行的“行為改變四法則”,讓讀者輕鬆養成好習慣,無痛戒掉壞習慣。

作者正是靠這套法則走出低谷,逆轉人生。高二的一場棒球賽中,他慘遭球棒擊中重傷。經過好幾個月治療,雖可痊癒出院並重返球場,卻只能待在板凳席上。為令生活重回正軌,他決心建立一系列良好習慣:早睡、閱讀、重訓。微小的習慣讓他逐漸從重傷中復元,變得強壯,在球場上拿出高水準表現,大學畢業前入選ESPN全美明星陣容,其後更成為作家。這一路走來的經驗讓他體會到,只要願意堅持多年,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終將像以複利計算一樣利滾利,滾出非比尋常的成果。

許多人在改變習慣時,都把重點放在想要達成什麼目標,用意志力去把行為和過程導向想要的結果。作者指,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應是把焦點放在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亦即“改變身份認同”。為了變得健康,你或許可說服自己出去跑步一、兩次,但若行為背後的信念不變,就很難維持長期的轉變。

研究顯示,當一個人相信自己身份中的某個特定面向,就更可能做出與此信念相符的行動。假如你相信自己是愛運動的健康人,便會選擇鍛煉身體而非攤在沙發上。當你重新定義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新習慣與內心的身份認同是同步的,改變會變得更加容易且持續。

行為改變的首要法則,是“讓提示顯而易見”,而最常見的提示是時間和地點。將新習慣與確切的時間和地點配對,列出“我會於(時間)在(地點)做(行為)”,此策略稱做“執行意向”,目標是讓執行的時間和地點明顯到只要重複次數夠多,你自然會在特定時間與空間執行某個行為。進一步的策略叫做“習慣堆疊”,它是讓目前的習慣觸發新習慣:“做完(目前的習慣)之後,我會執行(新的習慣)”。如此便可將小習慣串聯起來,創造更大規模的堆疊。

第二法則是“讓習慣有吸引力”。一個行為愈有吸引力,執行的機率愈高。因為一開始激勵人採取行動的,是對獎賞的預期。此時,就輪到“誘惑綑綁”的策略登場。其運作方式是,把想做的事跟必須做的事綁在一起。例如把看電視(想做)與踩健身單車(須做)綁在一起,讓習慣變得比原本更有吸引力。

書中不斷強調,所謂的自律者,其實只是擅長建構生活,不讓自己暴露在充滿誘惑的環境中,好讓自己無需展現意志力與自制能力。人的大腦傾向做輕鬆省力的事,所以養成習慣要讓目標從最簡單、每天都可輕易辦到的事做起,再慢慢增加強度。假如你目標是每周運動三次,就先從一天一下掌上壓開始,讓自己塑造起運動的習慣。這是行為改變第三法則“讓行動輕而易舉”的秘訣,減少與習慣相關的阻力,方法包括:讓習慣在兩分鐘內開展、打造容易執行的環境等,提升行動力。透過不斷重複執行,一個行為漸漸會自動化養成習慣。

最後一項法則是“讓獎賞令人滿足”。維持習慣的關鍵來自成功的感受,哪怕只是小小的成功。它讓你知道持續下去是會有所回報。而藉由追蹤習慣,例如在日曆上打個勾的視覺化測量方式,可激勵你維持習慣,因為它同時讓習慣顯而易見、有吸引力,且令人滿足。

掌握“行為改變四法則”,一方面可助你養成好習慣,同時也能戒掉壞習慣。只要讓壞習慣隱而不見、毫無吸引力,使行動困難無比,且讓後果令人不滿,便可輕鬆破除惡習。

新年新規劃,想在今年做些改變,改掉壞習慣、培養好習慣的話,閱讀本書一定能讓你獲益良多。

蘇 珊

2022-05-01 蘇 珊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90023.html 1 微小習慣造就非凡成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