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影視劇的反差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就像香港電影《無間道》裏的台詞所說,“在韓國,遲早是要感染新冠的”。上月我也終於確診,開啟了在家自我隔離、閉關修行的生涯,於是我選擇用刷劇這種奢侈方式來打發時間。可當我刷了一周國產影視劇以後,感受到了一個中韓影視劇的巨大反差——窮人在哪裏?
以前的韓劇,基本都是童話愛情劇,是看不到窮人的。但近些年,反映社會現實,揭露底層窮人生活的韓劇卻層出不窮,例如《我的大叔》裏沒日沒夜打工賺錢,撿顧客的剩菜吃,冬天依舊穿着一雙破帆布鞋的女主李知安,貧苦的生活折磨得她筋疲力盡,她空洞的眼神和木然的表情讓人心碎,很能激發人們的共情;《魷魚遊戲》裏的窮人們則為了擺脫窮苦命運的詛咒,心甘情願成為富人們殘酷遊戲的犧牲品,像善良的外籍勞工阿里,他只想贏得這個遊戲來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但卻被自己所信任的韓國哥哥欺騙身亡,引得無數人淚目歎息;又如奧斯卡獲獎影片《上流寄生族》,講述一群像生活在地溝裏的老鼠一樣的韓國底層家庭,如何一步步夢想着依附富人們來改變生活,卻慘遭失敗的悲劇,從而引發全世界對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的反思和警示。
反觀中國近年來的很多都市劇,“窮人”好像成為了透明人,在劇中消失不見了。即使一些被定位為“窮人”的主演們,也都是彷彿生活在“楚門的世界”裏,過着荒誕虛假的生活:一邊窮苦潦倒,一邊卻可以怡然自得的住在高級公寓裏;一邊入不敷出,一邊卻有大把時間喝咖啡;一邊囊中羞澀,一邊鮮衣怒馬;我們的小鮮肉愛豆們表演着窮人,卻連精緻的妝容都捨不得扔棄,卻要求觀眾無條件認可他們在劇中“窮人”的定位,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強人所難”。我基本是用快進的方式看完《歡樂頌》、《小歡喜》、《我的真朋友》、《三十而已》,包括號稱最貼近生活,反映窮苦人生的《生活家》,可這些劇中“窮人”的苦難,就像一個公主沒能品嘗到馬卡龍,因此不得不皺着眉頭嚥下純麥麵包一樣,有些人神共憤的感覺。
直到我刷到《人世間》,才真正看到中國底層人的真實生活,看到了那個時代家庭的柴米油鹽,看到時代變遷帶給小人物的人生跌宕,看到歷史車輪走過之後留給大東北的難題。這才是一部真正打動人心的好劇。
我和一位從事影視行業的韓國朋友聊到這個現象。他說,過去的韓劇都拍得美輪美奐,宣揚純真的愛情,盡量避免展示現實生活中的苦難窘迫,就像童話裏公主王子的故事,但現在韓劇要走向世界,就需要宣傳普世價值,不能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醜陋、不如意和骯髒——例如貧窮、失業、高房價、教育困境、貧富差距等等。而這些揭示窮人真實生活的影視劇,不僅無損韓國的國家形象,反而因為影片的真實和接地氣在世界各國引發共鳴,讓“韓流”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王 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