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4月25日
第C07版:教思
澳門虛擬圖書館

快樂學校:聯合國為何重提又有何突破?

快樂學校:聯合國為何重提又有何突破?

愉快學習,相信經歷過千禧年教育變革的朋友對此組詞並不陌生。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世界興起了一波推動學校愉快學習的潮流,並在九十年代起席捲亞洲,當時各大教育期刋、論壇與雜誌刋物都有類似論述,如何推動愉快學習、快樂學習方法、讓孩子在快樂學習中成長等。

但正如許多停留在口號式的教育倡議,這些潮流往往敵不過時間。十年前紅極一時的“學習共同體”與“翻轉教室”近年鮮有人提起,取而代之是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與OMO教育模式(即線上融合線下),口號轉換並不代表舊內容被完全摒棄,更可能只是技術上調整以另一種形式出現,背後的核心教育理念並沒有改變。

相較於此,快樂與學校兩者間的連結更形穩固且甚具歷史傳統,追溯源流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學而時習之”。而上世紀心理學的急速發展,也為“快樂與學習並存”代尋註腳,Maslow與其名著《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總算建立起完整理論基礎,後續人本主義教育學賴以重新反思學校教育目的,更成為九十年代愉快學習風潮推動的助力:學生學習是為快樂而不是為痛苦,這也正符合人的成長需求。

當時的教育改革是否成功?本文無意伸延。客觀情況而論,近年對愉快學習的談論愈來愈少,但這又是否代表快樂和學習兩者不能融合呢?顯然,國際教育界還是堅信兩者理應結合。

這從二○一四年談起,當時於曼谷舉行的全球教育會議中,快樂學校(Happy School)計劃被首次提出,並於二○一六年整理成一份完整報告〈Happy Schools: A Framework for Learner well-being in the Asia Pacific〉。理念上,該計劃延續及前分享過的Faure(1972)與Delors(1996)兩份重要的國際教育研究。而時間上還是可從千禧年開始,聯合國正式把促進全人類快樂成長放入全球政策議程,這成為了全球發展的共同目標;而後續於二○一五年發表的仁川教育宣言與全球快樂指數報告,也看到相同的建議,把促進學生快樂成長置於首位。從而得知,國際對於快樂與學校之間的連結不但從未想過間斷,更是努力地找尋有效的連結方法。

同樣地,計劃首階段推出的指導框架以亞洲國家經驗為先也頗值得玩味:韓國、新加坡、泰國、印度與日本等,“筷子文化圈”的學習壓力自是不言而喻,若能夠成功把快樂與學校結合,相信也沒有人質疑其代表性。而除了二○一六年的報告外,首階段還有兩份重要文件皆發表於去年,一份是兩年的個案研究〈Happy Schools Capacity Building for Learner Well-being in the Asia-Pacific〉,另一份則提供了詳細的資源包〈Happy schools guide and toolkit a resource for happiness, learners'

well-being and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正如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徹底改變了全球教育生態,在此期間不少教師與學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情緒問題,推動快樂學校的發展正值刻不容緩的關鍵時刻。

本次倡議實務性甚強,且提供了大量資源供教育工作者使用,莫論是對教育決策者、學校中高層還是教師,內容一應俱全。本文綜合三份報告並挑選重點內容介紹,以便教學同仁把握全貌。

快樂學校的定義是甚麼?

為了更精確界定快樂學校所具備的條件,聯合國劃分了三個範疇與二十二項基準。所謂三個範疇,即人、過程與環境,而二十二項基準則有:

一、人

校內的友誼與關係、老師正面態度與特質、尊重多元與差異、正面與協作的價值觀、老師的工作條件及福祉、老師的技巧與能力。

二、過程

合理及公平的工作量、團隊及協作精神、富趣味與吸引的教學方式、學習者的自由、創意與投入;有成功及成就感、課外活動與學校事務、師生教學相長、學習內容能有用、合宜與吸引;心理健康及壓力管理。

三、環境

溫暖及友善的學習環境、拒絶欺凌的環境、綠色的學習與遊戲空間、學校願景及領導、正向紀律;健康、衛生及營養、民主的學校管理。

每一項基準在報告中都有清晰定義,在此不贅述,具體的指引有助全球各地依循。為解決起步難的問題,報告書更羅列了一組對比概念便於教育工作者把握何謂快樂學校。所謂快樂學校有五個關鍵因素:温暖及友善的校園、和諧的學習環境、學習者的自由、創意與投入;合作和協助氛圍,以及老師正向態度與特質。相對地,不快樂的學校即是:不安全與充滿欺凌的校園環境、學生常處於學習壓力、過多考試與分級的狀態;消極的學習氛圍、消極的教師態度與特質,以及負面的人際關係。

有甚麼參考的資源?

要成為快樂學校誠非易事,為便於各地執行,報告提供了具體的指導,以下援引部分內容。

人的層面,鼓勵學校推動跨年級學習模式,從而促進學生建立友誼、創設機制讓學生有效回饋老師、以角色扮演和討論方式增進學生的同理心、採用雙目標教學模式等。

過程方面,減少標準化的測驗和考試、以延展學習取代功課模式、教導學生如何進行發問、透過合作學習取代以教科書為本、建立完整的壓力管理機制、整全的學生健康成長計劃等。

環境方面也十分具體,例如設立休閒的角落、用音樂取代校鐘聲、以營養學的角度監管學校膳食、校園宜採用比較明亮、富色調、視覺效果的空間設計等。三個範疇,合共超過數十項的具體建議。

此外,報告更觸及教學層面,並提供二十五個實際的教案,涵蓋語文、數學、公民、史地、體育、美術等科目,十分齊全。以一個名為Anger Map的教學活動為例,報告標示建議的教學目標、時數、融入科目與學習成效外,更有具體的教學流程與教學設計,部分更附有工作紙。這些基於各國教師在教學現場真實使用的教學案例,參考價值甚高。

成為快樂學校的首要關鍵?

與八十年代所推廣的愉快學習有顯著不同,本次建築起快樂學校的第一支柱是老師。報告明確指出:“沒有快樂的老師,那就不可能有快樂的學校。”老師正向的態度與特質才是支撐整個理論的原點。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可能全然愉快,必定有辛苦的歷程,但這並不意味與快樂地學習有所衝突,畢竟學習目的是使人快樂,而非製造悲傷,教師在此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快樂的老師,哪有快樂的學生?

另一點值得補充,在日本、寮國與泰國兩年的研究發現,快樂學校的推動有着諸多難點,如快樂學校的定義會否太空泛或陳義過高、各持份者對於快樂學校觀念的存疑,以及中高層是否重視等。但最需要突破的,以下三項可說是首要。

一、相信快樂是可以被教授的,而且這也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二、相信高質素的教育並不限於高分數與學術成就,對於好教育作重新的定義需要各持份者的支持。

三、正向的教師是一切的基礎,教師需要調節其理念與教學模式,社會情感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將是未來教育的核心。

藝 康

2022-04-25 藝 康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88826.html 1 快樂學校:聯合國為何重提又有何突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