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科創建設成效顯
省科技廳副廳長梁勤儒今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記者會透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獲總體成效和進展。
粵港澳聯建實驗室
梁勤儒表示,廣東佈局建設一批戰略科技力量,取得重要進展,第一,舉全省之力奮力打造廣東“國之重器”,初步建設高水準備多層次實驗室體系。鵬城實驗室的人工智能算力全球領先;廣州實驗室掛牌建設、在抗擊新冠疫情展現硬核力量。
廣東依托大學、科研院所,以新機制新模式在全國率先謀建十家省實驗室,構建起由省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粵港澳聯合實驗室、“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等組成的多層次實驗室體系,推動廣東原始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第二,以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契機,初步形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牽引,以深圳光明科學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廣州南沙科學城等重點區域為主陣地,成體系佈局建設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部分重大基礎科技設施實現面向港澳和全球開放共享,比如東莞散裂中子源有三台譜儀已完成包括港澳在內近五百項用戶課題,港澳用戶超過一成。
高新企業樹標提質
第三,突出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培育一批以科技領軍企業為代表的科技型企業集群。企業創新能力強是廣東區域創新能力重要體現。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研發費用政策和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領軍企業。
去年廣東高新技術企業超六萬家全國最多。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廣東重大項目,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支撐粵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第四,廣泛集聚海內外的創新資源,探索符合科研規律以及國情、省情的科技成果產業化模式已初見成效。廣東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初步形成了“核心戰略總部——王牌軍——獨立團”的、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集團軍體系”,成為全國三個綜合性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之一。
三地合作提升創新
廣東還協同港澳科研力量(重點是港澳大學)佈局建設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台等一批重大創新平台。深入推進省部、省院產學研合作,建成二百七十七家新型研發機構,成為粵區域創新體系生力軍。
去年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蟬聯全國第一名,實現二○一七年以來“五連冠”,且優勢仍在擴大;全省研發經費支出超三千八百億元,佔GDP比重百分之三點一四;全省研發人員超過一百一十萬人;在粵外國人才佔全國約五分之一。同時,“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蟬聯排在全球的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