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葡京的建築師
澳門博彩業隨着賭牌到期、再度競投,將邁入一個新時期。回望前塵,坐落在亞馬喇前地的葡京酒店,一九七○年中竣工開業,成為賭場酒店旗艦達三十餘年。即使新世紀二十年來,新葡京、上葡京先後面世,無論習慣還是事實上,它早被稱為“老葡京”,每日依然有遊客參觀、拍攝和議論這座外型酷似大鳥籠的酒店。不知多少人發出感歎:鳥籠定是風水陣,錢進去就出不來了。我也一直好奇:賦予它獨特造型的是個甚麼樣的建築師?日前經一位友人提示,才恍然想起,其實早年搜求報史資料時,曾在往昔的時空裡與其“似曾相識”。
這位建築師,大名Eric Byron Cumine,有兩個為人熟知的中文名:甘少明、甘洺。但上海《文匯報》元老稱他小克明,因當年他們打交道的,是乃父Henry Monsel Cumine,自取中文名克明。他一八八二年生於上海一個蘇格蘭商人家庭,會講國語、滬語和粵語,先進公共租界工部局工務處學做測繪,後入郵政局從事建築工程事務,再當唐山路礦學校教師、漢口英文報編輯,又回上海與人合營洋行經營建築、測繪和房地產業務,活躍於多個商會和俱樂部。
一九三七年底,日軍攻佔上海後,幾位愛國商人、報人籌資在租界辦報,傳播抗戰消息和言論。為避敵寇的新聞檢查而註冊英商公司,重金聘請克明出任董事長兼總主筆。因他曾經擔任董事長的英文晚報《The Shanghai Mercury》售出時,不連帶中文名“文匯報”,便授權用於新報,而且英文另譯為“The Standard”。同時,還聘小克明任董事會秘書。不到一年半,克明經不起日偽的利誘,企圖控制經理部並迫使編輯部轉軚,但同人登報予以抵制,掌握足夠股份後假手英國大使直接吊銷公司執照,使報紙的名譽得以保全。故此,在歷史淵源上,克明可算現今滬上《文匯報》的掛名“鼻祖”。
小克明一九○五年生於上海,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酷嗜賽馬,從倫敦的AA建築學院畢業後,返滬加入其父的克明洋行(後改組為錦名洋行)任建築師,設計的項目中,以一九二八年、一九三六年完成的德義大樓和常德公寓為具裝飾藝術風格的代表作,住戶非富即貴。四十年代,他參與“大上海計劃”編制,還獲聘聖約翰大學建築系教席。政權交替之前,他南下香港,以甘洺之名開設建築設計所,三十年間主持設計十二座大酒店、七十三幢住宅、二十九棟商廈以及七百個其他項目。其中著名的有銅鑼灣嘉蘭大廈、邵氏片廠行政樓、香港大學圖書館、中環希爾頓酒店、尖沙咀海港城和公屋北角邨、蘇屋邨等,屬於澳門的便是當時首座五星級亦是最大酒店的老葡京。
甘少明在香港迎娶的第二任太太何婉元,是當地名門何東家族成員,與賭王何鴻燊平輩,故他能為這個項目設計操刀。至於建築外觀設計時是否着意加入古老的風水元素,也許細讀他留下的回憶錄《香港:通衢大道與迂迴小徑》(Hong Kong:Ways and Byways),可從其豐富的設計理念中找到答案。
賀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