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環境融文創 引老舖文青小店
街總倡重塑傳統街市引客
【本報消息】近年傳統街市經營模式備受壓力,街坊總會副理事長周宜心認為傳統街市經營模式應適時優化和轉變,以提高市場競爭力,建議優化各項硬件設施,完善貨物區域劃分,確保街市乾淨整潔。另外,建議舖位設計上加入本土文創元素,並吸納“老字號”和文青小店等進駐經營,新舊共融,將街市打造成一張體現澳門本土風情的都市名片。
濕髒亂不就腳
在大型綜合超級市場和社區小型菜肉舖的雙重夾擊下,近年本澳傳統街市經營越發困難,相比傳統街市的濕、髒、亂,前兩者購物環境更為乾淨整潔,對街坊而言更“就腳”,且部分貨品價錢便宜,直接影響傳統街市經營空間。年輕一代更習慣前往超級市場購物,較少專程前往街市。因此,不少傳統街市檔主反映近年生意難做,主要靠年長熟客幫襯,勉強維持生計。
周宜心表示,傳統街市(尤其是紅街市)承載着澳門人的集體回憶,見證澳門多年的人間煙火,居民都不希望此一傳統行業消失。社會應藉着是次紅街市內部整修,探討傳統街市未來發展路向。隨着時代發展,傳統街市經營模式亦需與時俱進,適時調整或轉變,以保持競爭力。
優化硬件設施
她建議優化街市各項硬件設施,完善貨物區域劃分,徹底實行乾濕分區。參考超級市場鮮肉攤檔和內地“未來街市”的佈局設計,重新設計攤位佈局,可考慮在魚肉類檔位增設透明擋板,減少人與貨品接觸,增加整潔度;改善渠道系統,優化渠道覆蓋,減少通道積水,保持地面乾爽,重塑街市形象。除保留傳統街市的檔口經營項目,建議參考香港街市活化模式,在街市其他樓層加入文創元素,以商業模式營運。
以紅街市為例,以商業營運角度出發,引入傳統“老字號”、文青小店和特色美食店經營,新舊共融,並在鋪位設計上融入本地風情的文創元素,打造集購物、美食、休閒於一身的全新街市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