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曲未來十年將煥發新貌
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組織,廣州大學承接的“粵曲專案存續狀況調查研究”發佈成果:從傳承人群的年齡和私伙局的狀況看,如果重視挖掘並長期支持民間傳承,未來十年粵曲有望煥發全新的面貌。
粵曲現有省級以上專案保護單位四個,包括國家級保護單位廣東音樂曲藝團(廣州),省級專案保護單位佛山市文化館、佛山市南海區文化館、佛山市順德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另有粵曲星腔省級專案保護單位佛山市三水區文化館;此外,珠海、東莞均設立了粵曲的市級項目。
廣東音樂曲藝團負責地方曲藝藝術的研究、保護與傳承發展,該團目前具有市級以上代表性傳承人七人,均有完整的粵曲藝術傳承譜系,覆蓋了粵曲大喉、平喉和子喉三大唱腔,三人獲得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代表着這些年來粵曲表演藝術的高度,她們在專業團隊與民間樂社(私伙局)中都具有較高的藝術號召力。
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梁玉嶸表示,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是粵曲發展的必然,這就要求現代曲藝工作者不斷學習,適應現代審美,豐富多元唱腔,如美聲唱法和粵曲唱腔的結合,產生新的藝術風格。
粵曲是一門深深扎根於民間的表演藝術,其存續活力來自民間的私伙局,來自代代相傳的民間曲友。近年,廣州將荔枝灣大戲台、文化公園中心台、粵劇博物館等公益類展演場地,面向民間樂社(私伙局)實行預約排期制,不收費或者象徵性收費。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批准設立了“粵劇粵曲文化(荔灣)生態保護區”,力圖推動粵曲專案全面、系統和深入地存續發展。這些大大改善粵曲發展在各相關區域內的傳承條件。此外,設置多層次的粵曲展演比賽,民間樂社(私伙局)在參與各類比賽、展演中交流學習,不斷提高藝術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