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的家庭崩裂
——談《躁動不安》
《躁動不安》一開始,父子駕艇出海,父親玩得興起跳落海,叫年幼兒子駕艇回岸,過程簡單,少許對白,省略音樂,仿如不起眼的小節,卻讓觀眾看到後大叫:父親是否痴線?兒子僅得八、九歲,怎樣駕艇回岸?
提名去年康城影展金棕櫚大獎的法國影片《躁動不安》,是病人戲,也是家庭戲,講患上精神病的畫家父親,如何一步一步地令家庭崩裂。這精神病並非神經失常,而是行為稍為過火、有點亢奮,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如幾日幾夜不眠寫畫,完成後立即與兒玩樂,不顧兒子正在做作業。
影片超過一半篇幅描寫這位躁爸爸,筆觸閒常細緻。他拿着甜品衝入兒子課室,學生大感驚訝;另一幕高速開車,險象環生。影片沒有塑造他傷害別人,他只是按自己意願行事,不按社會秩序;到了中段,他不戴口罩衝入蛋糕店,被指責後還惡言相向;這一幕,直入當下的新冠疫情環境,道出長期防控措施對精神狀態的影響,全片因而增添了社會意義。
父親是畫家,創作以“失序”為題的系列作品,準備開展覽。“失序”別有用意,畫中是別於常規的邏輯擺設,畫外是失序人生;畫外畫內,進一步交織出陷於瘋狂邊緣的表現,主題更突出。
故事發展到後段,爸爸行為愈來愈過火,危及兒子生命;鏡頭亦開始聚焦於他妻子身上,面對沉重的心情負荷、無了期的照顧,精神上漸漸爆煲,大發雷霆,逼丈夫接受治療;但接受治療後,仍要無了期的照顧。
從疫情到丈夫失序的精神狀態,再波及妻子的沉重壓力,影片將筆觸由社會到個人,一層一層鑽入精神層面,觸及疫情期間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庭,乏人注意。導演一直把鏡頭對準主角一家,簡煉簡約,平實中見人性矛盾,細緻中具戲味,開放式收筆暗藏沒完沒了的矛盾,餘韻不絕。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