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廟宇攝影精華遊
圖/文:黃冠翹
澳門中式廟宇星羅棋佈,源遠流長,建築古樸典雅,蘊藏豐富的歷史文物,為攝影者提供不可多得的素材。
普濟禪院(俗稱觀音堂),建於明朝末年。每當傳統節日,尤其是觀音華誕,善信紛至沓來拜神祈福,香火鼎盛。禪院內保存不少歷代高僧的佛偈,以及著名畫家和書法家的墨寶,頗有觀賞價值。後花園有花崗岩圓石桌和長石凳,是當年中、美政府代表簽署“望廈不平等條約”所在,旁邊的亭碑刻劃此段史實的具體情況。聯曰:
觀音開庫
觀音開庫,樂善好施,拂楊枝灑盡滿瓶甘露;
俗子求財,貪婪無厭,點火焰燒光千塊紙錢。
蓮峯廟富有嶺南建築特色,由青磚、石雕柱、花石板、柚木等組合而成,外牆壁多雕刻花鳥圖案,美輪美奐。廟內的鐘鼎、石碑、牌匾、楹聯等文物琳琅滿目。毗鄰的林則徐紀念館前,屹立其威風凜凜的雕像;館內陳列當年在虎門毀掉鴉片,以及昔日澳門風貌等珍貴圖片;大堂擺設林則徐於道光十九年接見澳葡官員磋商禁煙策略的臘像,栩栩如生。聯曰:
滅毒
欽差怒火消鴉片;
毒販愁眉鎖汗顏。
沙梨頭土地廟以供奉永福古社土地公為主殿,旁邊另建有梨山聖母殿、先鋒正神殿、華陀醫靈殿及觀音岩水月宮。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土地誕,坊眾例必在土地廟前搭棚建蘸,邀請藝人演神功戲,張燈結綵,鼓樂喧天。土地誕翌日,復有“搶炮”活動舉行,吸引各堂口壯漢蜂擁而至,渴望奪得頭號“丁財炮”以光門楣,其間競爭激烈,每每演變成械鬥,有關當局為避免暴力事件不斷發生,予以取締。聯曰:
背道而馳
土公保民賜福祉;
堂漢爭炮生禍端。
包公廟於清光緒十五年建成,具古廟宇設計特色。相傳該廟供奉的包拯神像,原置於三巴門老嫗靈媒祭壇,迷信者慕名前往求神問卜,據說多有應驗。光緒十四年,瘟疫肆虐澳門,坊眾建議捧該包拯神像遊街消災,未幾恰巧奏效。坊眾感恩於包拯神靈平息瘟疫有功,且敬佩其鐵面無私的情操,遂集資建廟恭奉之。聯曰:
包公廟
鐵面無私包拯留芳千古;
金身示眾馬交建廟百年。
康公廟落成二百餘年,主殿供奉漢元帥李烈,因他保國有功,被策封為“康公真君”。廟中放置“酒船石”,為清咸豐年間文物,作為善信拜神奠酒之用;廟頂的浮雕簷壁,抹上色彩繽紛的陶土粉飾。昔日康公廟面臨西海之濱,抵澳船舶多匯聚載卸貨物,促使該廟附近一帶成為人流密集的商貿中心,市集貨品各式各樣以廣招徠,生意興隆。交易之餘,善信往往會順便入康公廟拜神祈福,香煙裊裊。聯曰:
求神
香煙裊裊,元寶狂燒,貢品滿堂,信徒祈求神庇佑;
聖火熊熊,佛光普照,靈符遍壁,菩薩願保眾平安。
媽祖閣(俗稱媽閣廟)初建於明弘治元年,至清道光八年重修,主要供奉保護漁民及海員的天后娘娘(媽祖封號)。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期間,廟內輕煙四起;廟前廣場例必搭棚上演神功戲助興,氣氛熱鬧。正月初一子夜,善男信女爭相入廟上頭炷香,人潮洶湧。媽閣廟於二○○五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並享有澳門八景之一“媽閣紫煙”美譽。詩曰:
媽祖閣
媽閣輕煙裊,神蹟涉大川。叢林蔭眾院,疊殿奉諸仙。巨石雕佳句,浮屠結善緣。世遺存古剎,代代祐征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