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4月07日
第B16版:演藝
澳門虛擬圖書館

思憶兩年前的武漢封城

聲音劇場《回家》 (相片來源:文化局)

思憶兩年前的武漢封城

——聲音劇場《回家》

在今年初的藝穗節表演節目中,有一個形式比較特殊的節目,那就是聲音劇場《回家》。現場抽出七位幸運觀眾,上台圍坐讀信,通過分享七位不同職業、不同經歷的人物角色小故事,讓時光倒流到兩年前新冠疫情爆發後的武漢。不論是形式,還是內容,我都很好奇,這是我選擇這部劇的初衷。

當時我比較幸運,抽到了其中一個角色。按照規則,七位觀眾按序號讀信,不能提前打開信件,所以心情很緊張,害怕自己讀不好,想要聲情並茂地朗讀,又好奇信裡寫了什麼,還很緊張地傾聽其他人信件的內容,害怕錯過任何一個字眼,喪失與自己信件的關聯,更害怕是拼湊不齊整個故事的板塊,只能說當時的心情百感交集。

由於這部劇還會繼續演出,所以內容就不多講。說實在,我認為“回家”與新冠疫情結合的這個主題相當好,家是溫暖的港灣,“回家”二字對於浸淫在傳統文化下的華人意味深遠。二○二○年一月二十三日,武漢因新冠疫情的出現、蔓延而封城,無數外地人被滯留在這座城市,很多患病的人住進了醫院,“回家”成為了最大的念想。直至今天,疫情仍在蔓延,突然爆發的地區疫情,就會截斷在外出差的人員的回家路。

新冠疫情爆發初期,身處遠方的我們,只有通過媒體了解到那個時刻的武漢,每一則消息,每一個上升的數字,每一個畫面都時刻牽動着無數人的心。

實際上,他們到底是用什麼樣的心情面臨這一場災難?是如何與未知的病毒搶時間,解救病人?是如何在這座被封鎖的城市裡生活?這些,我們一無所知,信件正是在這樣的角度切入,落到每一個具體的人身上。更特別的是,信件內容沒有吶喊着苦與痛,反而像普通人的日常語調,輕描淡寫地述說那時的場景,而且行文是以零碎的片段構成,非常貼近人們的日常。人們的生活就是由片段、細節構造的,也正是這些小片段、小細節,愈發真實,容易投射到自己的生活裡去,讀信者和觀眾才能深有感觸。

更何況,這種克制的表達,才能令人感受到當時的波濤洶湧,比如說有封信提及,有個快遞員去送藥,送到目的地,焦急等待中,接收藥品的女孩卻說父親昨晚不幸離世,這藥留給其他有需要的人吧。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一句話,深思回味令人心痛不已。如果各位讀者有機會看到這場演出,記得留心故事內容,裡面深藏一條暗線,有待你細心發現。

紺 青

2022-04-07 紺 青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85242.html 1 思憶兩年前的武漢封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