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4月04日
第C07版:視野
澳門虛擬圖書館

被誤解的NFT

被誤解的NFT

短短一年,NFT(Nun 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這詞彙成功步入大眾視野:由最初的外星語言發展至今日的“吠形吠聲”;原因無他,在於這事物以驚人的力度和速度為金融市場帶來劇震,以及隨之而來的巨大金錢回報——諸如“天價NFT逾九千萬美元成交”、“余文樂拍賣NFT進帳一點二億”、“學生自拍相製NFT一夜爆紅成富翁”等標題,在媒體報道中不斷出現,致使不少人都抱着不可落後人前的心態,似懂非懂地說起有關NFT的事。但亦正因為這緣故,令NFT越來越被誤解。

NFT是甚麼?

要了解NFT怎樣被誤解,或者得先弄清楚NFT究竟是甚麼。

NFT作為一種科技產物,真要嚴謹為其下定義的話,恐怕是一篇上十萬字的學術文章都未必可以做到,但若然要以最簡單而赤裸的方法來表達,NFT就是一堆英文字母和數字,是區塊鏈上一個獨一無二的記錄。所謂區塊鏈,指的是藉由密碼學與共識機制等技術建立與儲存龐大交易資料區塊串鏈的點對點網絡系統,而NFT作為其上的一個記錄,就是一串密碼、字符;但由於其底層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篡改,可被追溯的特性,故這堆密碼有其功用,因為只要追本溯源,就可以憑着它追溯至一個具體的區塊鏈錢包地址。換言之,NFT就是一個擁有權的證明;擁有某種特定的NFT,就能擁有某些對應的權利。同時,因為每條記錄都是建立在區塊鏈之上,所以不可篡改、不可複製,由此,亦決定了NFT獨一無二的特質。

相信這刻看到以上解說的你,必然會滿腦問號,而這些問題大概包括:NFT不是一張圖片嗎?擁有這串字符有何意義可言?又,假如它們只是一串字符,何以能讓人一夜致富?以上這些疑問相當合理,尤其當媒體上充斥着各式各樣與炒賣扣連的內容、以獲利金額為切入角度來書寫,且欠缺對相關區塊鏈技術的探討、應用場景的介紹時,大眾自然只會將NFT與資本市場的連串操作直接掛鈎,所有認知都離不開“錢”和“利潤”。正因如此,NFT才會被人誤解。

我們看NFT的偏差

當大部分流通的資訊都未能充分而全面地呈現NFT時,我們看待此事物的視角,必然會出現偏差。

偏差之一自然就是如上所述,認為NFT僅為數碼藝術品的炒賣,將炒賣、斂財、圈錢等市場操作統統算到了它頭上。誠然,誰都不能否認NFT的炒賣情況嚴重,甚至已到達失控局面,亦正因為這些別有用心的人士在發放資訊、收購藏品後炒起價錢、高價散貨等一系列操作做得相當純熟而出色,那些“一夜致富”、“暴賺”的故事才會如此俯拾即是,只有這樣,他們才可吸引更多人投入市場,成為其“獵物”。但假如大家能回看其本質,將NFT作為科技產物的“本質”以及它被用以炒賣和行騙的“用途”分開審視,那就不難理解,被質疑的應該是這些負面行為,而不是中性的工具本身。

偏差之二就是以現有的標準來判斷NFT的存在價值。在不少人眼中,NFT就是一張儲存在電腦或電話中的圖片,擁有者得之無所用,極其量只能將它換成網上不同帳號的頭像圖片,藉以來與人“分享”;由此延伸,更會認為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複製這樣的一張圖片易如反掌,毫不特別,亦無價值可言。但其實,圖片只是NFT眾多呈現方式的其中一種,更重要的是,在我們說出“一張能無限複製的圖片沒有價值”這話時,已經隱含了一種在互聯網時代被灌輸的“拿來”概念:不必尊重原創,只要合用,網絡世界的東西都可以複製或儲存後“拿來”使用,一切唯我獨尊,創作者投放的心血和時間要如何獲得回報?與我無關。再者,只要將NFT出身於區塊鏈技術的科技背景思考一遍,大概就會明白:NFT的獨一無二本來就是一塊照妖鏡,映照出“無限複製”這概念的荒謬,也在用這些可以追溯的記錄來提醒我們:所有創作都有其作者,創作亦理應有價。

偏差之三就是以“虛無”二字來總結NFT,認為這串字符既捉不到亦摸不着,哪怕以藝術品的形式呈現,也只限於數碼化的狀態,不真實。的確,NFT不同於實體世界中的事物,但換個角度想,它作為一種一旦出現就無法篡改,由誕生至被銷毀(即在區塊鏈中被移除)都會留下記錄,這些證據,不是比流水落花等轉瞬即逝的東西來得更“實在”嗎?又,當科技發展已經逐步向虛擬世界這維度進發,元宇宙最終或會成為你和我都會生活其中的場景時,虛虛實實,今天的我們又是否能講得如此肯定?

NFT如何在生活中應用?

若然我們認同NFT不等於炒賣、有其存在價值和並不虛無,那問題是:撇開這些印象批評之後,NFT又能如何介入和改善人類的生活呢?在此,容我臚列一些已然出現的案例,至於日後能否有其他更具創意的應用場景,就是另一個大議題了。

就如美國《時代雜誌》將其會籍連同NFT創作一併出售,NFT持有人不但可以終身免費瀏覽雜誌的官方網站,更可出席獨家活動。如此一來,這本百年雜誌就善用了NFT作為擁有權證明的特點,將會員證NFT化。又例如台灣師園鹽酥雞就推出了鹽酥雞、杏鮑菇和炸魷魚等產品的NFT,擁有者可以憑NFT到店換領相應的食物,而且只要該NFT被交易一次,新的買家就可以到師園門市兌換對應的商品一份。換言之,師園就是將旗下產品的換領券以NFT的形式出售,同時,憑藉NFT系列出售時所炒熱的討論,這家街邊小食店亦成功建立了一個新潮的品牌形象,一箭雙鵰。最後不得不提的還有《南華早報》將一九九七年的新聞頭版製作成NFT,以此形式來記錄這對中國、對香港來說都是關鍵性的一年。而隨着不同的品牌、機構甚至政府部門開始將目光投放至NFT上,一些如NFT證書、NFT駕駛執照、NFT信用卡等想法亦相繼被提出,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必定會有更多更創新的NFT產物面世。

NFT應用場景之多、為世界帶來影響之深和廣,當然不可能用一篇文章來全面歸納,但亦正因為資訊如此繁多和複雜,我們更不應該只建基於片面的資料、用單一角度出發來作判斷,反而更要耐心觀察、靜心思考。而且,世界的進步是由新事物所推動——儘管這些新事物面世之時,可能會備受批評或冷待,又或是對現有規範帶來破壞性的毀滅,但沒有破,哪有立?所以,當一些令人大惑不解的新事物出現而且成為焦點時,不如先拋開外界為其下的標籤,好好看看它究竟是甚麼,再決定我們要說甚麼、做甚麼。

高嵐(文化評論人)

2022-04-04 高嵐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84681.html 1 被誤解的NFT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