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八受訪者憂工作生活
群力籲推經援優化就業培訓
【本報消息】群力智庫在前年七月發佈的“本澳居民就業前景與信心指數問卷調查報告”基礎上,上月開展追蹤調查。調查發現,近千名受訪者中,超過八成八對目前工作或生活感到憂慮,超過七成八失業者表示無信心在半年內找到工作,可見居民無論對自身未來就業前景,抑或社會前景,均普遍感到擔憂。群力智庫建議政府盡快推出新一輪經濟援助措施,加強支援本地失業人士,以及優化就業配對培訓等。
追蹤調查於上月十九日開展,透過街頭抽樣方式,成功訪問九百五十九名十八歲以上居民。立法議員、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顏奕恆,街總社區經濟事務委員會主任李卓君、社會事務委員會主任張淑玲,昨日上午十一時於群力智庫會址舉行發佈會,介紹調查結果。
逾四成憂減薪解僱
他們分別表示,調查顯示,逾八成八受訪者對目前的工作或生活感到一般憂慮和十分憂慮;逾五成一受訪者表示對本澳未來一年就業前景持觀望態度,亦有超過兩成五受訪表示持悲觀態度;在表示失業的受訪者中,超過七成八表示無信心在半年內找到工作。
逾三成二受訪者表示疫情期間被迫放無薪假或半薪假,或開工不足;即使工作暫時仍然穩定,亦有超過四成受訪者擔心被解僱、減薪或擔心自己的職位被外僱取代。
兩成願往灣區發展
政府於二○年推出“帶津培訓”計劃,但有逾四成二受訪者表示“唔知道有呢個計劃”,相關數據較上次調查時更高。超過五成八受訪者對前往大灣區、深合區的就業前景與信心指數在六分以上,但僅有約一成九受訪者表示若疫情消退且有合適工作機會,會願意到大灣區發展。
調查發現居民對現時的社會環境均有不少憂慮,且對自身的工作穩定度存在不少被動的不確定性,經濟備受壓力,因而普遍希望政府能夠早日“出手”,包括“減少外勞配額,還職位予本地居民”,“擴大及優化以工代賑計劃,以職業為導向,協助僱員轉工”,同時“推動通關安排,帶動經濟氛圍”,以改善本澳整體社會經濟環境,使中小企能有條件創造更多職位空缺,讓居民得以尋找適合崗位、擁有較穩定的工作和經濟收入,以維持日常開支和生計,維持生活。
補貼粵澳薪金差距
群力智庫建議政府盡快推出新一輪經濟援助措施,並增加支援本地失業人士,優化就業配對培訓;為應屆大專畢業生及回澳人才提供更多帶津培訓及就業配對。因應情況調整“四級聯防機制”,加強與社團合作,推出到位的心理支援服務。此外,推出職業補貼計劃,盡量降低粵澳間薪金水平落差;完善大灣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各項配套,助澳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