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論壇探討資源垃圾原地轉化
回收業冀政府推動再造技術
【本報消息】群力智庫中心昨舉辦群力論壇,以“資源垃圾能否原地轉化?電動車在澳難普及化?”為題,邀請業界和環諮委等到場和與會者共同探討和分享。有回收業人士稱,現時不少回收商都面對廢品出口困難,本地再造再生技術所需成本和空間相對較大,回收業越趨萎縮,期望政府可推動本地再造再生技術發展,減少束縛並加大資源支援。
論壇昨日下午三時假澳門網絡媒體舉行,議員、群力智庫副理事長梁鴻細,環諮委岳宗斌、回收業界負責人區震江、街總社事委主任張淑玲出席,由群力智庫中心政研部委員譚文健主持。
激勵政策促綠色建築
梁鴻細關注工程建設碳排放情況,稱建築業需要消耗大量物資和能源,故值得探討的是,如何發展綠色建築業和推動建設綠色建築。從現況來看,缺乏有效的經濟激勵政策,難以促使發展商或承建商主動實現更高的環保要求。建議政府可考慮透過稅收和財政支援,如在公共工程中通過評分支持採用環保施工方法和機械等的承建商,限制或淘汰落後的施工方案,鼓勵環保施工技術,在公共工程中加入更多綠色建築元素。
區震江受訪稱,近年公眾關注環保議題,惟本澳現時大部分回收商都以傳統模式處理廢品為主,即經過簡單打包處理後隨即出口至其他國家。因此,隨着現時許多國家或地區限制廢料進口,或需要達到一定標準,或可造成原材料的廢品方可進口,不少回收商面廢品對出口困難問題。其公司處理的廢紙和金屬都以出口為主,塑膠類除膠樽外其餘都是經過再造再生技術後才出口,但這相對成本和所需空間都較大,建議政府應推動本地再造再生技術,能把廢品變成原材料後再出口,減少束縛。並期望政府可加大資源支援回收業。
岳宗斌受訪稱,隨着政府推廣電動車,社區充電設備逐漸增多,惟現時面對較大的困難在於部分大廈停車場,因應這屬私人停車場為大廈公共地方,需要經過大廈業主會通過,並非單一業主想安裝即可,故相關法律問題相信仍有待社會共同商討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