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迫害的東正教分支
來華遠至一世紀?
唐朝時期波斯傳教士Yazdhozid製造《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後,被外界公認基督教第一次接觸中國的歷史證據。然而,經查證發現不少中國古籍記載唐朝之前,景教已經踏足中華大地。上集提過的北魏散文家楊衒所著《洛陽伽藍記》,描寫作者目睹當地“永明寺”出現基督教徒的情況,“百國沙門,三千餘人,西域遠者,乃至大秦國,盡天地之西垂”。另外,《資治通鑒》記梁武帝天監八(公元五○九)年的“永明寺”,也有同樣表述:“時佛教盛於洛陽,沙門之外,自西域來者三千余人,魏主別爲之立永明寺千餘間以處之”。
後來,還發現一些學者在他們的論文中更提出,基督教可能比景教更早來到中國,例如《民國叢書》第一篇,由蕭若瑟於卷一編寫的《天主教傳行中國考》中提及聖使徒多馬可能來過中國的事情,“考古家謂聖多默(St.Thomas)亦曾至中國傳教,為時多久暫不可知。後由中國又回印度,致命於梅里亞布爾城。此說亦絕非無因。……此外,近數百年間,發見之古十字石碑,亦證主後數世紀中,聖教確已傳行中國。即使聖多默宗徒未嘗親至中國,其門人弟子有繼其子而來者……”(注一)
外國一些學者也不遑多讓提出同樣觀點,一位專門撰寫中國第一、二次鴉片戰爭,以及有關中國其他主題書籍的英國大律師和漢學家Edward Harper Parker(愛德華哈珀帕克)。他撰寫的“A Chines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中國基督教史》)提到,“漢、秦(公元三世紀初)之後,基督教首先進入中國,迦勒底人(注二)的著作告訴我們(黃神父說),聖使徒多馬於一世紀初將早期福音帶來並傳到印度和中國”(注三)。依文中所述,一世紀初正值漢朝時期,而三世紀初則屬三國期間,如屬事實,正如筆者於上集所提的,基督教在北魏時期進入中國,甚至有可能比北魏更加早。
姑勿論聖多默或聖多馬曾經來中國宣教與否,從這些文獻資料可以了解,中國古代的執政者或民眾對外來文化及宗教都持開放態度,尤其唐朝更加明顯,“在古都長安(西安)的,道教、儒教、佛教、景教,其後還有伊斯蘭教”(圖一)(注四)。因此其他基督教徒涉足中華大地,有可能早過《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所述的日子也不足為奇。
聖母地位引發分歧
據文獻記錄,景教第一次來華實際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漢朝或北魏時期,第二階段於唐朝期間。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涉及景教創教及發展時遇到了一些特殊情況,以下詳述。
首先我們可以從“每日頭條”的《從“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來看大秦景教在唐朝的傳播》,了解當時景教的狀況。“基督教有兩大學派,一派是聶斯托利派,另一派為亞歷山大學派,其中亞歷山大學派主張耶穌神人合一而同體,認為聶斯托利派將耶穌一分為二了(人神區分)是異端。公元四二八年,東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任命聶斯托利為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佔據了宗教領袖地位,此舉讓亞歷山大教會非常不滿,兩教派別鬥爭漸趨白熱化。公元四三一年,為了平息基督教兩派爭端,狄奧多西二世主持召開主教會議。這個會址對聶斯托利不利,因為這裡是亞歷山大學派的主場(聖母瑪利亞祖廟和終老之地),當地信徒多是亞歷山大學派的擁護者。先行到達的亞歷山大的主教區利羅,受到了當地教士們的歡迎。亞歷山大教派的人在聶斯托利的支持者和主教還沒有到達的情況下,匆匆單獨召開會議,在他們缺席的情況下認定聶斯托利為異端,剝奪其主教職位並開除出教。”
聶斯托利是敘利亞人,公元四二八年至四三一年擔任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的牧首,同年在敘利亞成立了聶斯托利派,也就是“景教”,這個教派嚴格來說原屬希臘正教(東正教)分裂出來的基督教教派。當時的牧首駐地位於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圖二),但一四五三年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征服後,該教堂被強行改為清真寺直到現在。
數年前前往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今名),親眼目睹這座經歷一千五百年以來,遭受無情戰火的洗禮,不同帝國的征服及不斷更改,現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宗教建築物。站在清真寺外除了讚嘆建築物的宏偉,走進寺內眼前出現的情景更是讚嘆不已,卻令人感慨及深深感到這座建築物曾經滄桑的歷史。覆蓋着回教阿拉伯文字的牆壁,有一部分露出不同帝國統治時殘留的壁畫。而脫落的一些壁畫內,又露出貼上金箔的聖母瑪利亞及耶穌基督的“馬賽克”圖像。由於年代久遠,金箔雖已有些失色,但可以想像當時金碧輝煌的情景。這些圖像凸顯了基督教、東正教時期的特色。這種裝飾重疊的牆面,雖然可以看到不同時代的藝術形象,卻不禁令人噓唏(圖三)。
二次入華謁唐太宗
回頭再說聶斯托利,由於聶氏主張不將聖母瑪利亞神化,僅可稱為“基督之母”,並提出“耶穌的神性與人性分開”之說,致使他的教派及他自己遭受排斥及攻擊。維基百科敘述有關景教的歷史時描述,“公元四三一年,由東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與二千名主教於土耳其以弗所公會議中(圖四)(注五),聶氏被裁定為異端,被革除主教職務,驅逐出教會。四年後,聶氏更被東羅馬帝國皇帝逐出國境,最終客死埃及。然而其追隨者並不因此而輕易放棄,遂往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印度以及遠東等地區宣教”。(注六)這個時候景教面臨困境,教徒唯有藉宣教開始向東方發展,並進入北魏時期的中國,這也是基督教第一次接觸陌生的國度。
景教再次來到中國,正值華夏民族逐漸強盛時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第九年,經過勵精圖治的“貞觀之治”,唐朝漸入盛世,四方臣服,不少外夷前來中國朝貢。另一方面,景教在中亞地區也有長足的發展且極為盛行,就在這個良好的政治氣氛及和平盛世,景教教主阿羅本親赴長安並獲唐太宗接見,這成為了歷史上基督教第一次來華的正式記錄。
另外,在此需要一提的是,“每日頭條”及“維基百科”所提及的景教在華的年份,恰巧與楊衒文中所述的年份不謀而合,證明此乃歷史事實。這些文章所說的公元四三五年,正值北魏太武帝時期,洛陽的寺廟已有“百國沙門,三千餘人”。說明當時的洛陽已有不少景教教徒的蹤影,除了證明此乃歷史事實,也證實景教來華的時間,早於西安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基督教首次入華的歷史 · 二)
注釋:
一、《民國叢書》,一九八九年上海書店出版及發行,共有五編,主要收錄民國時期中國境內出版的中文圖書。作者蕭若瑟是牛津大學研究員和哲學系成員,中國耶穌會會士。
二、迦勒底(Chaldean),公元前六二五年中東古老地區,現今伊拉克南部及科威特。迦勒底人在這個地區建立迦勒底王朝。
三、聖使徒多馬(St.Thomas)為耶穌十二門徒之一。
四、《中國古代對外開放還是閉關自守》,潘日明神父 Benjamin Videira Pires S.J.,《文化雜誌》中文版第二期,第卅七頁。
五、位於土耳其以弗所古城,為古希臘人留下的遺址,原是一座富裕精緻的海洋城市,為古羅馬時期世界四大城市之一,有東方龐貝之稱。
六、維基百科“景教”,網上文章:《衝突或融入:天主教中國化的歷史軌跡》
文、圖:陳力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