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跨境生 靈活編教程
疫情常態化,除了出入境受限,生活看似復常。殊不知任何風吹草動,都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大小事。在成功與病毒共存之前,似乎先要習慣與變化共存。
由變種病毒奧密克戎引發的疫情在鄰近地區火頭四起,珠海、中山、深圳、廣州、東莞等地近日陸續出現確診,本澳連日有多名相關的密切及次密切接觸者,牽連醫院、學校等群集場所。受影響的兩所學校部分師生須核檢,校園需大規模清潔消毒。
疫情來勢洶洶,儘管衛生部門未雨綢繆,針對疫情不同階段做好了應對準備,更公佈了“應對大規模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預案”,特別是社區治療設施的組建及採購快速抗原檢測設備等硬件安排。但疫情火線又再燃至家門前,對本澳而言已是“十面埋伏”。奧密克戎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本澳人口密度高,一旦出現社區傳播,後果不堪設想。為保險起見,包括十公里長跑賽等大型公開活動紛紛取消或暫緩,以避免群聚。
珠海和中山應對疫情調整的封控區、管控區和防範區。教青局將對應有關區域,實施對高等院校及非高等教育學校過去十四天內曾居住在指定區域的跨境師生暫停回校面授的措施,並視乎疫情變化適時公佈回校日期,學生改為在家學習,評核作彈性處理,以防範疫情在校園發生。
跨境郵包、貨物、進口食物都潛藏病毒風險,每日往返流動的跨境人士亦可能增加不確定性。今次的密切接觸者與跨境師生相關,雖然與此前珠海出現本地個案後跨境師生統一停課的安排不同,今次只限制指定區域的跨境師生暫停回校,是更精準防控的體現。但疫情仍不穩定,跨境師生與本澳師生若因疫情時常處於不同教學及學習狀態,部分學生難以深度學習,對教學安排亦會產生影響。跨境師生雖是少數,但在疫下卻成為“關鍵少數”,茲事體大。當局有必要時刻審視疫下教育工作發展安排,令師生在完善的防疫工作安排下,能更靈活和友善安排教學進程,讓學生能夠得以充分發展。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