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犧牲的悲壯
——談《長津湖之水門橋》
至強主旋律電影《長津湖》去年大破紀錄,第二集《水門橋》火速拍攝,速度驚人,兩個半小時的連場戰爭戲,竟然在三個多月內從籌備到上映,不得不佩服整個製作團隊。正因為趕工,全片實際只有一場戰役,整體單調,一味打打打,戲味與情味大大減弱。
劇情緊接上集,講述美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敗退,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圍剿,要炸毀美軍退路的水門橋。故事直線單一,核心人物仍是吳京領導的七連,他一開始與負責炸毀任務楊營長的對話,含蓄有力,有着男性之間的心領神會,這是徐克的招牌標記。事實上,今次林超賢與陳凱歌退任監製,徐克任主導演,多多少少擁有其個人情懷,後段戰爭中的幾個長鏡頭、吳京從高滑下再射擊的鏡頭,皆有徐克式武俠感。
影片呈現了上一代軍人拋頭顱灑熱血的高尚情操,為保國家不惜犧牲;多個抱着手榴彈自爆的鏡頭,呈現為救同僚而自我犧牲的悲壯。然而不能否認的是,整體情節僅僅集中於一場戰役,人人忙着打仗,打完再打,單是戰爭場面估計佔全片十分之九,看似官能刺激,實際堆砌,文戲極為不足,同僚之間的感情寫得薄弱,最後多人陣亡,無法激發出動人劇力,這或許是製作時間緊張所致。
全片太多打殺,大炸大殺,炸完又炸,炸到情節非常鬆散,觀眾看起來無法理解整個地理環境,更看不到炸橋的驚險。說到炸橋,首推大衛連的經典《桂河橋》,火爆戲不多,但着重任務細節,從中製造驚險;本片正是欠缺這技藝,無法在大戰役中炮製關鍵小情節,最終搞不出劇力。這弊病在兩集皆是,或許上集票房大勝,今集變本加厲,大大落重火藥,然而上集有不少文戲交代眾人感情,今集大幅減低,結果戰爭火爆凌駕於劇情人情,讓觀眾看得視覺疲勞。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