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功力大
澳門藝術節受民眾歡迎,之後的澳門國際音樂節更是豐富了澳門居民的藝術生活,這些都與澳門傳媒界的支持有密切關聯。澳門的報紙、電台和電視都給予藝術節和音樂節有效的支持,我覺得《澳門日報》起到的作用最大,也許因為受眾最廣。在雙節活動期間,藝海版幾乎每天都有當天或近期節目內容報道,並刊載文章具體推介節目。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在從事雙節各種具體事務的同時,經常寫稿介紹雙節的節目。有一次當時文化司署負責宣傳事務的何麗鑽小姐對我說:今後要更多在《澳門日報》介紹雙節的節目,可是不要用自己的真名,以用筆名為好,由文化司署發稿……我完全贊同,就更多地撰寫稿件,並交給有關部門發稿。我先後用了多個筆名,音樂節的稿件一般用費麥(音樂節縮寫FIMM的諧音),藝術節的稿件一般用花麥(藝術節縮寫FAM的諧音)。有時候同一天有兩篇稿件發表,另一篇就用其他化名,後來也用過兒子的小名:正正……
凡是《澳門日報》載文介紹過的節目,往往賣座較好,而且對於雙節的支持很是主動,我舉一個實例,那時候從事雙節的工作人員不多,我是打雜的:節目聯繫、邀請、接待和舞台製作等各項工作都有插手;同時還要關心場刊、節目單的撰稿、翻譯、審稿和校對等事務,工作量較大,有時忙到忘記寫宣傳稿。有一天下午接到《澳門日報》編輯湯梅笑女士的電話:“綜藝館演出越劇《紅樓夢》聽說賣票不很理想,這麼好的節目,你應該趕快寫一篇介紹,立刻發過來,我留着版面……”我立刻寫了一篇短文傳真給湯小姐,第二天見報,效果立竿見影,那天綜藝館大館滿座……此事一則說明報館的積極主動支持,二則也見證了《澳門日報》宣傳效力超強。
(音樂節藝術節憶舊)
殷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