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當自強
記得二○二○年二月中,我在本欄曾寫過一篇〈珍重待春風〉的文章:“居家工作已經十天了,中間只有一天因為要買菜,才短暫地出了兩個小時的門。完全沒有不適應,大概是因為年前有過一段時間更長的類似經歷。難怪人們說,現在所經歷的都是為日後所做的準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當時是第一波新冠疫情在全球大爆發,人心惶惶,澳門不少公司都讓員工居家工作,我亦如是。兩年過去,疫情似乎未有太大改變,香港政府近日再度呼籲老闆盡量讓員工居家工作或彈性上班,澳門雖未至於此,但此刻街上人們的口罩是決不願意除下的了。抗疫之路漫漫,何時是盡頭?
回顧這兩年的疫下日子,澳門人如常工作、如常生活,表面上看似波瀾不驚,但當中的暗湧其實並未停過。十號風球下照開的賭場首度關閉,與內地的首度封關,以及近期的賭廳倒閉,其實都是關涉數萬人生計的大事。當疫情尚未完結,沒有人知道還會有甚麼發生、或是否發生在自己身上。如果我們戴緊口罩、打疫苗、勤洗手、不群聚,病毒大概不會傳染到自己身上;但因為疫情而導致的失業、減薪、倒閉等等,卻是不能人為預控的風險,而且這些風險更因為防疫的需要而與日俱增,這才是疫情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和可怕之處。
疫境下的人們,最大的出路是自強。於內,是強身修心;於外,是增長技能、多謀生路。雖然不易為,但亦要勉力為之。正如推行多年無果的電子支付,如今不也是全民普及了嗎?街頭上飛馳的外賣大軍,不就是人們自強不息的證明嗎?
萬物蟄伏候春雷,再長的寒冬也有盡時,就讓我們暫且休養生息,珍重待春風。
(疫下心情 · 四)
花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