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坊師生攜手 打造綠色教育
近日,沙梨頭坊眾學校的“魚菜共生”成為校園新亮點,快跟我們去看看吧!“魚菜共生”分為三個區域,分別為校門的展示區、操場的體驗區和五樓的學習區。“魚菜共生”是由沙坊上下攜手共同打造的成果,當中包含任蜜莎校長的精心策劃、老師們的認真教授、同學們的細緻維護、校工們的盡職打理。學校旨在通過“魚菜共生”系統向學生傳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親力親為的園長
任校長詳細介紹了“魚菜共生”的過程,魚兒的排泄物經過處理和過濾後變成肥料給蔬菜施肥,待蔬菜長大後又可以給魚兒“吧唧吧唧”地吃掉。就是這樣的一個自給自足的循環系統,給大自然作出了貢獻。任校長表示,經過這一系列的觀察和實踐,讓師生可以在校園共同分享喜悅的成果。“魚菜共生”是科學、生命和生活的結合,他告訴了我們人和大自然其實也是共生的存在,是一次新奇有趣的學習。任校長又說:“生活在城市的小朋友很少能夠接觸到大自然,學校希望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知道植物和魚的生長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生看得到、摸得着、感受得到!能夠親身去體會大自然的神奇之處。”
“魚菜共生”中最難的並不是種植蔬菜,任校長說最難的部分其實是養魚。她解釋道:“種菜的目的是養好魚,魚類的生存條件比種菜複雜多了,一不小心魚可能就會死。因此人造生態過濾的系統需要盡量模擬大自然的生態系統,而且整個系統是封閉的,一是因為水可以無限循環使用,節約水資源;二是模擬大自然的環境,水就不會流失。”
不辭勞苦的園丁
常識科組長黃樂詩老師表示,過去並無直接接觸過“魚菜共生”系統。有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參觀了其他學校的“魚菜共生微生態”模型,覺得設計模型的過程十分有趣,希望把這個概念分享給同學們。查閱了有關的資料後,這個互利共生的生態系統除了趣味性,還能在過程中學習到很多動植物的知識。
在建立“魚菜共生”系統的初期是最困難的,因為系統需要兼顧養魚和種植,難度是一加一大於二,兩者既需要互相支持,也可能互相影響,要達到一個生態平衡,需要不斷嘗試和改進。黃老師留意到一些在課室中,對學習不感興趣或者平時不願意表達的學生,在“魚菜共生”小組裡表現特別優秀,當他能親手種上菜苗、觀察游泳的魚群、聽到老師介紹和講解的時候,他充滿好奇的神情,專注的樣子,讓他在組裡閃閃發光。
鄭梓瑤 沙坊 小六
潘曉晴 沙坊 小六
袁嘉琪 沙坊 小五
張煊若 沙坊 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