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1月11日
第C03版:藝海
澳門虛擬圖書館

美國夢的無奈親情

《美國女孩》

美國夢的無奈親情

——談《美國女孩》

好的劇本,無需說得明講得透,一切埋藏在細節中。台灣電影《美國女孩》看來閒常,從沒講出大道理,卻在簡單畫面中滲透出鮮明人性與複雜親情。

影片起首五分鐘,林嘉欣帶着兩個女兒從美國回到台灣,拿取行李時一句“只可講中文,不准講英文”,還有大女兒的不快表情,率先描繪上下兩代對回台的不同態度;及後眾人走上父親的汽車,電台播着“沙士”新聞,女兒不停質問何時回美。這兩幕,已經寫出故事背景、親情關係、女兒反叛。

新導演阮鳳儀將自己經歷寫成本片故事,透視出台灣人實現美國夢的親情變異,簡潔、真摯、平實;幾場學校戲寫得到肉,美國與台灣校規的迥異、台灣家長的特殊反應一一呈現出來;頑皮學生對大女兒隨口說出“美國人”,點出了全片主題:在美國出生或成長的華人,究竟是華人還是美國人?

一場在美式餐廳吃雪糕的情節,眾人興奮,是全片氣氛最開心的一段,印證了美國成長的下一代,已經美國化。林嘉欣患癌返台,也是海外漂泊後最終回家的人生選擇。上下兩代,對家鄉的不同感情,埋藏在這些細節中。父親一直留台,面對疫下經濟不景,只能到中國內地尋找生意,不見得好過,由此素描出當時的社會狀況,言簡意賅。

全片重點是大女角色,由始至終無法適應台灣生活,導致憎恨母親,最後在演講文章寫盡對母親的愛恨。影片好在不庸俗,沒有靠煽情演講戲來講出心聲,而是留白,並透過主角一家人從爭吵、諒解至半愛半恨的家庭戲,道盡移民後帶來複雜的親情關係,非常無奈。

很簡單的移民家庭故事,卻有着豐富意涵,從美國夢、兩代情、尋找身份到生活描寫,整體以小看大,並捨棄起伏的人物矛盾,最終返回“無仇不成母女、無愛不成家庭”的微妙親情,佈局充滿心思,落筆簡煉。

lhaio@yahoo.com.hk

小 也

2022-01-11 小 也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68018.html 1 美國夢的無奈親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