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挑釁中國必將惹火燒身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新年伊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實施。其中,我國與日本是首次建立雙邊自貿關係,達成雙邊關稅減讓安排,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但新措施並未能改變中日關係嚴峻的局面。
近段時間,日本對華挑釁動作不斷:上月初,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公然宣稱,若(北京)對台灣採取“軍事冒險行動”,那麼出於“自衛考慮”,日本絕對不會對此坐視不管,“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對台灣的‘武力侵犯’,無論地理上亦或空間上,都是對日本國土的重大危險。”
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此前在接受媒體訪談時稱,有意在擔任自民黨總裁期間實現修改日本和平憲法。此外,他放言“對中國,我一步也不會退讓”。
在大放厥詞的同時,日方加速向美國及其盟友靠攏,組建遏制中國的陣營。本月六日,日本和澳大利亞簽署《互惠准入協定》,進一步加強兩國國防和安全合作。日媒及一些西方媒體稱,該協定是“歷史性的”,因為隨着這份協定的簽訂,日澳雙方將進入“準軍事同盟”關係。這是與美國自一九六○年簽訂《駐日美軍地位協定》以來,日本對外達成的第一個深度防務協定。有了這個協定,美日印澳“四方對話機制”中,日澳這條線上軍事鏈條將大大加強。
次日,美日舉行“安全保障磋商委員會”(二加二)會談。日本共同社披露,此次會談重點討論的一個內容,是日美制訂的新版聯合作戰計劃草案,這個草案設想了“台灣發生緊急事態”環節。根據計劃草案,日本將允許美軍在必要時,於西南諸島建立臨時攻擊基地。
據分析,日本頻頻挑釁中國,主要目的有四:一是向美國示好,鞏固日美同盟,同時利用美國對華展開大國競爭的契機,牽制中國,以期在與中國存在爭議的領土問題上獲得戰略優勢;二是通過與美國之外的第三方國際力量加強安全合作,如與澳大利亞、英國等國簽署《互惠准入協定》,對華形成多邊制衡,進一步對華施加壓力;三是從自身國內戰略出發,通過渲染所謂“中國威脅”,在日本國內製造緊張氣氛,以此獲取民眾支持修憲和持續增長的軍費開支,甚至完成“徵兵法”的制訂;四是利用所謂民主和人權議題抹黑中國,提升日本在地區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實現自身戰後轉型,謀求成為“正常國家”。
日本對華挑釁行徑勢必造成諸多負面影響:首先,中日關係將進一步惡化,無法實現真正改善,兩國政治、經貿、人文等各領域交流合作,都將隨之受到影響。其次,日本組小圈子,拉一派打一派,將給亞洲乃至全球的和平與安全製造更多風險和不確定性,地區的和平發展將因此受損。日本若持續在台海、釣魚島等中國核心利益問題上玩火,必將惹火燒身,積薪候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