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失的項少龍
不少人認為歷史是客觀的事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其實不然。只要統治者有足夠的施行力,不希望百姓知道或者明白的事,百姓還是能被蒙在鼓裏的,甚至對統治者的話深信不疑,於是假的歷史便有可能取代真的歷史,填補在歷史課程中。當然,這有一個必要條件,就是社會上的資訊流通十分落後,又或是人們根本不能接觸到外界資訊,只能接觸到統治者想你接觸的資訊。
很喜歡黃易小說《尋秦記》中的項少龍。故事說的是現代人穿越到春秋末期,輔助嬴政統一天下。但既然是嬴政時期的紅人,歷史上又怎會沒有他的名字?且看看作者如何抹去項少龍的位置:話說項少龍與嬴政吵翻了,給嬴政追殺到墓中去,但嬴政到底還是念在往昔的情份,想放過項少龍一馬,在墓門前,他問身旁的李斯:“如何可教天下人都不談論這件事呢?”李斯則答道:“只要大王征服六國,統一天下,那時大王之令遍行大地,嚴諭誰敢提到項少龍三個字,誰就殺頭,必然人人噤口,此事自然亦不了了之。” 嬴政冷冷道:“若他們嘴巴不說,卻寫成史書。又有何法應付?”李斯道:“那時大王就坑殺那些人,燒他們寫的書。”項少龍在墓中聽得目瞪口呆,原來焚書坑儒竟是因自己而起的。
這段故事雖然是虛構,但嬴政成為秦始皇後,確實使用暴力操控大地,以武力限制人民能得到的資訊,要不是秦朝滅亡得夠快,中國古代的經典或許真的全給“灰飛煙滅”了。到漢初時,很多典籍也找不回來,漢朝的統治者唯有請還未老死的儒生們,把記憶中還能背下來的典籍一一默寫出來。
對於燒書、殺知識分子的行徑,擁有無限威權的統治者何嘗不是甘之如飴?
王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