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媒體促共融
短視頻流行多年,不少人利用各自的網絡平台宣傳,正正因為網絡不存在任何界限,殘疾人士都可任“主播”,親身向社會證明身體的殘障無礙生命的能量,同樣能貢獻社會。
昔日,弱勢社群往往被予以“可憐”、“不幸”等形象,以喚起社會的關注和支援。現今,社會講求平等對待,弱勢社群已不再單靠接受社會福利,更多的是自力更生,對社會發展一樣有很大的貢獻。近年,香港推出不少由殘疾人士任“主播”的無障礙媒體,透過其風趣幽默的手法,向觀眾說明日常生活遇到的困難或殘疾人士出行資訊等,該名“主播”雖然失明,但不時在網絡分享“所見所聞”,最發人深省的是其強調“做人不一定要有視力,但一定要有廣闊的視野”,向社會傳遞正向積極能量;其又不時與不同殘疾如聽障、肢體殘障人士互動,讓更多人正確了解殘疾人士,摒棄舊有觀念,接納和包容。
真正的無障礙不應受任何限制,相信這類無障礙媒體值得本澳借鑑,不僅讓更多人正確了解殘疾人士需要,亦能從中學習手語或點字等小知識,懂得設身處地感受殘疾人士的不便,讓其更易融入社會,令傷健共融不再停留於口號。
悅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