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12月26日
第A09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新聞小語)勞逸結合智慧調整教師工作

(新聞小語)勞逸結合智慧調整教師工作

教育部正積極推行“雙減”政策,即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對學生而言,控制好作業總量,保證兒童身心健康成長,至為關鍵。對教師來說,善用現代化教育教學設備改進教學,設計出合理的作業內容,可大大提升教育教學品質,事半功倍。

內地中小學推行“雙減”政策,大勢所趨,也是當前教育教學變革過程中的重大舉措。其中,包括探索並推行教師彈性上下班。試想想,教師借助大數據,分析課前、課中、課後學生的學習資料,準確掌握每位學生學習進度,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因材施教,能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更大大保證教學效率。

澳門教育界應有所啟發,但未必一蹴而就。畢竟澳門與內地的教育政策、教學環境尤其教師的工作安排等不盡相同,討論空間大。政府早年出台“私框”的初衷,是為推動教學人員專業發展,提供職業保障及支援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最重要是在框架內保障教師的工作時數,出發點讓教師減負。

現實歸現實。本澳各校教師很多時身兼數職,在肩負既定的教學安排外,還被賦予諸多“任務”,或擔任某些課外興趣小組的指導老師,定期需向校方提交工作報告,或兼任聊天群組管理者等,佔用相當的私人時間。倘教師工作負擔過重,精神壓力大,無暇照顧家庭,幸福感自然減,互為影響,對教學工作大打折扣。

特區政府在如何參考“雙減”政策,要深入思考,爭取因時因地制宜,精準到位。疫情持續,各校教師在上網課及面授課方面,積累了經驗,未來推行教師上下班措施,不妨多善用人工智能技術,發揮好智慧課堂的最大教學功能和優勢,讓學生樂享沉浸式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習潛力與興趣。

在教師授課與非授課節數安排環節,有必要深入分析,多蒐集同工的意見,靈活處理,讓教師勞逸結合。長遠看,“雙減”不應着眼於“量”上的“減”,應尋求“質”方面的“變”,始能打破教育發展的困局。

夏耘

2021-12-26 夏耘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64551.html 1 (新聞小語)勞逸結合智慧調整教師工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