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己“貧友”
記得江湖賣藝者的開場白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我非常認同這一說法。我說話有一種“懶音”,把“朋友”說成“貧友”。其實“貧友”是最為親密的,一般人想把“
貧友”趕走,連賢如韓昌黎先生者,也要送走窮鬼,他於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該月最後一天),使僕人結柳作車,縛草為船,載糗輿粻,牛繫軛下,引帆上檣,三揖窮鬼而送之。送窮,用今人說話謂之脫貧。聽到“脫貧”兩字,給我帶來片刻的喜悅,之後心潮平服下來,不再幻想了,原因是聽了窮鬼對韓昌黎先生的傾訴。這聲音若嘯若啼,砉欻嚘嚶。致令他毛髮盡豎,竦肩縮頸。
窮鬼說:“我與您一起生活四十多年了:您小的時候,我不認為您愚鈍。您求學、務農的時候,謀取官職與聲名,那段日子,我一心只跟從您,不改變初衷。儘管您對我大聲怒斥,我含羞忍辱緊緊追隨,心裡從來沒想過‘跳槽’。您被貶謫到南方蠻夷之地,我被熱氣灼傷、溫氣蒸損,我又不是當地之鬼,因而受到衆鬼的欺負。您在太學任職四年,生活十分清苦,只有我保祐您,人們都嫌棄您,從始至終,我未背離過您,心中、嘴上從無怨言或去意。”
看看人家,想想自己,我也何嘗不是有這位“貧友”追隨於左右呢?韓昌黎先生被窮鬼追隨,不過四十年,而“貧友”緊跟於我起碼超過韓公一倍以上,況不是太平盛世,而是兵荒馬亂、投奔怒海的狂潮中。我相信,我的這位“貧友”將陪伴我至終老。
“貧友”並非壞鬼,既跟之則安之。《論語 · 李氏》載孔子語:“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確,“安”字誠可貴,生活不安,吃龍肉也不是味兒。所謂“君子安貧,達人知命”。《大戴禮記 · 曾子制言上》:“富以苟不如貧以譽,生以辱不如死以榮。”有詩云:“達亦不足貴,貧亦不足悲。”這句話不是阿Q所說,而是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的名言。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