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慄·歷史·未來
——談《記憶》
深夜一聲巨響,驚醒了睡夢中的蒂達絲溫頓,她從此進入驚惶狀態,也打開《記憶》序幕。往後以拉丁魔幻寫實手法,拍出人的不安,連通傳說與外星、歷史與文明,充滿實驗感。
憑《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揚威世界的泰國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花古,備受西方讚賞,但作品一直沒有在澳門上映。戀愛·電影館在本月舉辦“阿彼察邦韋拉斯花古·幻夢之境”專題影展,網羅多齣其佳作,數量雖不多,但包括長片與短片,皆不易有機會欣賞。
《記憶》是阿彼察邦新作,比較歐洲化,採取非典型敘事,符合西方影評人口味。故事圍繞絲溫頓被巨響驚醒後,一直聽到巨聲,是心理陰影?還是超現實影響?影片就此定調,將心理驚慄與現實結合,之後她在一直尋找答案?追夢?解謎?
背景為哥倫比亞,與導演家鄉泰國同為動盪社會,皆是人為造成,片中一幕開挖隧道,直視人類破壞大自然。影片強烈地捕捉人與自然混合的氣息,尤其是結尾的空中鏡頭,真有泰倫斯馬力作品影子,強調天、地、人渾為一體,整體格局更龐大。
她到錄音室尋找相似聲響,又與人類學家交談,講述千年骸骨故事,其妹夫更朗讀關於真菌的詩詞,影片一步步構建出從古到今的歷史感。當中一個飛船啟航的科幻鏡頭,將空間拉闊到外星;結尾一男一女長時間對話,長鏡頭、劏魚、躺下,弱肉強食、自然循環的寓意暗暗透現。
阿彼察邦透過巨響對人類內心的影響,追溯至歷史、傳說、自然、人類、聲音、文學、科學,拼貼出廣闊視野,追尋過去,探討未來,構成宏觀的複合寓言。導演繼續施展擅長的長鏡頭美學,有的一鏡一故事,鏡頭靜止,人物也寂靜,形成以靜鏡觀察自然世界的東方美學。史溫頓演技逼人,驚與靜、追尋與失落之間的表現拿捏準繩。
lhaio@yahoo.com.hk
小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