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風格問題
雖說一整台經驗十足的演員,本身就能給演出帶來壓台感——也是在小劇院演出的本地製作中少見的。可是由於整體表演風格沒有建立起來,令這部依靠演員個人表現為主的戲劇作品,在表演美學的統整上略嫌失色,例如第一幕“戀人”(徐靈芝、豪Dee)、“未來”女孩(高凱琳)以及兩度插科打諢的“重一”(袁一豪),演員的表現相對卡通化;第二、三幕,“夫婦”、“姊妹”則表現得較為平實自然;而第四幕“母女”則有種肥皂劇式的催淚。可是當演出風格相對平實的梁建婷,因觸碰到神秘女顧客所作出的反應,竟如表演較誇張惹笑的徐靈芝一樣卡通化時,便不免讓我對表演風格、人物形象塑造的粗糙感到可惜。
演員的表演風格受着劇場學習背景、個人經歷、習性等方面影響,澳門沒有具主導地位的表演訓練系統,這是澳門劇場演出的獨特性,不同的演出不會有千篇一律的表演模式,同時也是對導演的一大挑戰。舞台具直觀性,表演者的身體、聲音都是在壓縮的空間與時間裡塑造、表現角色,沒有鏡頭的切割、特寫,更不是分開一集一集播映,演員跟觀眾共時相會,表演的統一性更需要被重視。當大家在疫情、線上演出的衝擊下,都討論着什麼才是“劇場”?如何保持“劇場性”?必需在現場欣賞的表演美學更需要被凸顯,不只是我在現場看一個戲那麼簡單,那麼容易被同樣可共時互動的網絡展演、遊戲所取代的概念。
這個來自日本的劇作,對澳門觀眾而言,也許有其親和力,而澳門的確久未上演這麼一台製作上相對專業,演員齊備的中型劇作了,在疫情對劇場的重擊下,它提升了大眾對劇場藝術的關注。只是在藝術含量上還可以再追求精緻、細膩一點。咖啡冷掉不一定酸苦,有些還會愈放愈甘甜,只要心仍未冷掉。
(心仍未冷 · 三 · 完)
踱 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