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衝擊民主良性發展
對於台灣“四大公投案”均未通過,學者分析,藍營須警惕“公投”未過可能產生的骨牌效應,但執政的民進黨以政治凌駕科學的態度應對“公投”,對台灣民主良性發展及公共政策理性論辯未必是好事。
放棄理性科學辯論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時事評論員鈕則勳今天受訪指出,民進黨這次應對“公投”的重點在防堵“台灣基進黨”民代陳柏惟被罷免後產生的骨牌效應。若這次“公投”民進黨在強力造勢動員下仍然落敗,明年初的民代補選及年底地方選舉就可能持續吞敗仗,直接衝擊二○二四年持續執政可能。因此民進黨將“公投”直接定性為“政權保衛戰”,改以“大選”的模式操作,放棄用理性和科學政策辯論說服民眾,打出了慣用的“抗中保台”意識形態老牌,以政治情感號召綠營支持者歸隊。
只問顏色不問是非
鈕則勳指出,在台灣政治環境中,凡事一旦被導向政黨對決層面,就只有顏色分野,少了就事論事的政策理性論辯。此番面對“四大公投”,民進黨的政治操作再次奏效,未來只問顏色、不問是非的政治動員,恐怕將成為“公投”的新常態,對台灣民主良性發展及公共政策理性辯論造成一定衝擊。
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晚間針對“公投”結果發表談話,他表示,“公投”結果不理想,自己身為黨主席要向國民黨全體同志表達歉意,會承擔責任,並呼籲大家要把戰友找回來,不要找“戰犯”。
藍須馬上重整旗鼓
對此,鈕則勳認為,“公投”結果無可避免地對朱立倫在國民黨內的領導權威造成衝擊,其“弱勢黨主席”形象恐無法擺脫。朱立倫或需要跳脫原有框架,作出重大宣示,例如表態不參加二○二四“大選”,才能團結整合藍軍。藍營則必須馬上重整旗鼓,全力準備明年初即將舉行的台中民代補選,避免“公投”反成為其骨牌效應的開始。
(香港十八日電)
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