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成曾拍拖 逾半性知識不足
逾七成中學生曾遭性騷擾
【本報消息】學聯公佈一項澳門中學生性知識掌握程度調查結果,顯示不足一半人答對問卷所設的性知識問題,反映性知識不足。
六成人曾談性話題
調查發佈會昨日下午三時半在學聯會址舉行,由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府與行政學系教授陳建新,學聯預防性犯罪關注組召集人阮舒淇、副召集人何天浩介紹是次調查結果,學聯時政分析員高俊煒主持。他們表示,是次調查於六月透過邀請本澳四十二所中學參與問卷調查,獲當中十所中學同意並經兩輪篩選後得出七百一十四份有效問卷,並由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府與行政學系研究團隊分析相關數據。是次研究男女受訪者比例相若,四成人為十四至十五歲,其次則為十四歲以下。其中,近三成受訪學生表示自己至少談過一次戀愛,七成三人則從沒談過戀愛。根據受訪者回答問卷的性知識數據分析,不足一半受訪學生答對。同時,結果雖然顯示受訪學生的性態度較保守,但有六成人曾與朋友談論有關性的話題,頻率亦較其他如性幻想、接吻等高,表示該行為發生頻率介於“一個月以上”與“每個月都有”之間。
語言性騷擾佔多數
值得關注是,是次研究透過對性騷擾經驗分析發現,逾七成受訪者曾經歷不同情況的性騷擾,包括“引起性聯想的評語、玩笑或提問”的性騷擾,或“貶低某一性別的淫褻或有味笑話”、“有性含意的電子郵件、網絡社交訊息、電話、信件或傳真”。不過,基本上受訪學生都認同遇到性騷擾或性侵時需要積極求助,性質越嚴重認同程度越高,反映大多數人若遭受性騷擾或性犯罪事件時的求助態度都是偏向中立至認同觀點。
家校社共推性教育
研究團隊認為,現有法律在是否起訴犯案者上仍有模糊和“妥協”的空間,容易讓犯罪者利用受害者及其家庭“家醜不外揚”的心理變得更肆無忌憚,認為應以最少的作供次數完成向受害者取證,盡可能減少二次傷害。同時,因應不少受訪者對性騷擾的定義存在理解偏差,應強化公民教育,若能達成互相尊重的社會共識,將能大大減低將“性騷擾”當“開玩笑”的機會;優化社團在性教育上的角色,增加“社團+學校”和“社團+家庭”的合作模式,充分發揮社團在社區中的主導作用。
另外,被問及研究發現大多受訪學生雖面對性騷擾時懂得積極求助,卻經常與朋友談及性,甚至在焦點訪談中許多學生未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構成性騷擾,是否存在矛盾?研究團隊認為,因應性騷擾屬較主觀的行為,假若有人拍了一下自己的膊頭,有人或覺得這已構成性騷擾,加上男性與女性對性騷擾的定義未必一致,這亦是研究團隊日後考慮深入研究的方向之一,不認同是次結果存在矛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