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跑偏
早前,山西某小學成了熱議“對象”,事緣這學校竟把家長身份分為十一類,令網民相當憤怒。據悉,這十一類別中包括了“權勢壟斷部門子女”、“領導子女”、“家長有犯罪前科的學生”等。
事件曝光後,學校回應是個別班主任未正確領會會議精神,該做法欠妥,已對其批評警告,並已停止調查學生家庭情況。但卻有不少人認為這是學校統一發放的統計表,再將責任推卸給班主任。
事件為甚麼引發大家怒火?因為有些學校,做了太多,太多了。他們相信統計得越細緻,“施教”方式越有成效。如此邏輯下,他們想方設法提升調查的難度,突破正常的尺度。據媒體曝光的方法,細緻程度相當可怕:有孩子把媽媽用的化妝品空瓶帶來,分析母親的收入;調查家庭用車,也成為了較為隱蔽的手段,比如畫車標、寫型號。反正,在各種摸底下,家長的形象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出來。每個家庭怎麼樣的,每個父母做甚麼的,一覽無遺。
上述小學的表格,全是各種標籤和偏見。要說收集家長資訊到這地步,分類到這種程度,只是為了了解學生的家庭資訊和成長背景,加強家校聯繫,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誰能相信?學校這等做法,跑偏了。
素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