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音樂小字典
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學音樂至今,我積累了好多種音樂詞典:如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外國音樂曲名辭典》,上海音樂出版社的《外國音樂辭典》,上海文藝出版社附俄漢條目索引的《簡明音樂辭典》,大陸書店的《大陸音樂辭典》,人民音樂出版社意英德法俄日—漢的《音樂譯名匯編》和《牛津簡明音樂辭典》第一版、第四版等。
但是,跟我時間最長、我用得最多,卻是上海音樂出版社一九五二年五月出版,由胡江非編的《袖珍音樂小字典》(以下簡稱《小字典》)。它原是我父親的藏書,輪到我既勤且謹地開始把它作為拐棍時,應該是一九六○年上下。屈指一算,超過遙遙茫茫的一個甲子了。
一九五二年,共和國建立的第三個年頭。出版社出版這樣的一本《小字典》,乃為一種拓荒!而為拓荒者所創造的這本《小字典》,多少年來陪伴着自以為放達的我到處奔波之後,其模樣還完整。其封面設計簡樸;其封底則有新書介紹:內中有陳洪譯的《音樂小史》,羅傳開編的《著名小提琴曲解說》,羅傳開注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總譜,和馬思聰作曲的《祖國大合唱》五線譜鋼琴伴奏譜等。在那些年月,類似的書印數一定很少,像《小字典》,就只印了一千冊,可歎也夫!這一千冊,有多少還留存於世?總之,我卻擁有!一直到前幾天,我在為合唱團排練備課時,仍故我依然地在《小字典》裡查閱視之懵然的表情術語。更不要說在我早年意氣壯盛地預習小提琴練習曲、樂曲時,或如饑似渴地拜讀協奏曲、交響曲總譜時,它對我的幫助總是大大的有!雖然,《小字典》只收入約三千五百個單字;而且,由於當年為印刷條件所限,德文、法文之母音變音記號未能一一盡註。但淺薄的我,覺得一般已經夠用;如果還是不得滿足,我就只得麻煩先生、請教先生了。(二之一)
費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