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評不自由
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表示,“不給差評咽不下這口氣,給了差評又怕被報復”,還有人感慨,“碰見軟的(商家),要被‘一個差評壓垮我們小店’道德綁架;碰見硬的,直接騷擾威脅恐嚇三件套”。都二○二一年了,寫一個差評,要面臨這麼大風險?
近年網購興起,許多人都把商品評價作為購物的一大參考標準,這也讓許多商家對消費者的差評尤為在意。由此,商家糾纏、威脅消費者的行為日益增多,因為差評而被商家電話轟炸、辱罵甚至曝光個人隱私的新聞時有報道……有人因為給外賣騎手差評,被砸門威脅“弄死你”;有人因為網購給差評,被商家寄壽衣等喪葬用品;還有人因為給商品寫差評,資訊遭商家洩露被惡意發佈到色情帖裏;有因為給差評,商家自稱是消費者老公的情人,對其威脅辱罵。被APP消息、短信、電話騷擾甚至揚言要找上門的,更是不在少數。
點評設立的初衷,本是希望還原客觀和真實,以“口碑至上”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給消費者選擇的空間,也令商品生產者和服務供給者有改進的方向,達成“雙贏”。可如今,點評卻成了雙刃劍,現有的評價機制讓本來簡單的評分背離了初衷,將矛盾直接對立在消費者和商品生產者、服務供給者之間。如何讓評價機制回歸初衷,營造網絡購物公道和諧有序的良好環境,值得深思。
千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