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11月30日
第B04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華裔學者:美舉槍爆頭

頻遭華府“中國行動計劃”打壓

華裔學者:美舉槍爆頭

【本報綜合報道】據環球網、觀察者網廿九日消息:“在美國獵捕中國間諜之際,美國大學的科學家們警告說這會引起強烈反對。”美國《紐約時報》廿八日一篇報道以此為題,通過遭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誣告的華裔學者胡安明日前被美國法院判決無罪的故事,稱面對多名華裔學者頻遭美國政府“中國行動計劃”打壓,當地大學科學家和管理人員表達了他們的擔憂——他們認為,這對美國大學產生了“寒蟬效應”,減緩研究速度,並導致人才從美國外流。

受到美國政府監視

亞利桑那大學和美國傑出華裔組織百人會的一項最新研究,調查了美國學術界華裔學者和非華裔學者在科研方面所遭遇的關於種族(歧視)的問題。研究顯示,大約一半受訪華裔科學家——包括一些美國公民——表示他們認為自己受到了美國政府的監視。而一些人指責這始於特朗普政府時期就開始的“中國行動計劃”,拜登任期內仍在繼續實施。

二○一八年,美國聯邦政府發起“中國行動計劃”。根據美國媒體當時報道,該行動旨在阻止商業機密和其他專利信息向中國轉移,對涉嫌從事所謂“商業機密盜竊”和“經濟間諜”活動的公司和個人展開調查及起訴,重點關注“接受美國政府資助並在中國開展工作或進行交流的美國研究人員”。

二千學者促停計劃

《紐約時報》稱,包括斯坦福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和普林斯頓大學在內的機構的近二千名學術界人士已簽名致信美國司法部長梅里克 · 加蘭,表達了對“中國行動計劃”的擔憂,並敦促終止該計劃。簽署者之一、美國斯坦福大學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美國前能源部部長朱棣文表示,美國知識技術力量很大程度上來自移民,而如今美國的情況甚至都不算是“搬石砸腳”,而是“舉槍爆頭”。

審查擴大引發不安

《紐約時報》還稱,近期進行的學術審查的背後,隱藏着一個多年來就存在的問題。報道稱,在過去二十年裏,由於聯邦對大學基礎科學研究的資助沒有進展,科學家們尋找其他資金來源,為擴大自己的全球影響力,美國大學提倡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合作夥伴進行合作。報道稱,中方也樂意合作。

但隨着特朗普政府加強對所謂“中國間諜活動”的審查,審查範圍擴大,包括學術合作,這迫使提供資助的聯邦機構以及大學加強執行相關對外政策。而美國政府這一行為引起的不安也在加劇。

報道稱,普林斯頓大學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專業教授鞠一光(音譯)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二○一○年請過他幫助制定關於美國火箭技術未來的計劃。不過他說,如果是今天收到同樣的邀請,他會拒絕。相關部門對學術機構裏面華裔科學家的過於關注,不值得他和他的家人冒風險。 “這不是因為我不想任職,”他說,“我害怕任職。”

華裔科學家回中國

在這種不安出現的同時,中國也已開始經歷人才回流。《紐約時報》稱,在過去十年中,越來越多的華裔科學家被關於充足資助經費等的承諾吸引回中國。而最近,回到中國的科學家將美國的惡劣環境視為一個因素。

位於中國東部城市杭州的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招募了一批引人矚目的人才,其中許多人曾在美國頂尖大學任職。《紐約時報》報道最後援引二○○年移居美國的胡安明的話說:“針對華裔和亞裔美國人,不會讓美國變得強大。”

2021-11-30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59254.html 1 華裔學者:美舉槍爆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