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11月27日
第B05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社論)德對華政策何去何從?

(社論)德對華政策何去何從?

德國社民黨、綠黨、自民黨十一月廿四日達成聯合執政協定,標誌着“紅黃綠”(三黨標誌顏色)執政聯盟正式確立,長達十六年的“默克爾時代”宣告結束。在“後默克爾時期”,德國的對華政策將何去何從?

不同於默克爾政府對華採取務實政策,早在競選時,綠黨和自民黨候選人就對外表示,如果獲得聯合組閣權,將對華“展現強硬”,哪怕德國在華企業因此遭受損失也在所不惜。他們還呼籲歐盟對華採取更為強硬的政策。如今他們想在某些方面對華展現力量,也是意料之中事。

需要注意的是,這份篇幅達一百七十七頁的聯合執政協定,被稱為“有史以來涉華部分措辭最強硬一份聯盟協議”。該協議十二次提到中國,在關於外交政策的第七章“德國對於歐洲及世界的責任”中,也有多處與中國有關。此外還首次提到了涉台、涉港、涉疆等西方慣常炒作的中國“人權問題”,觸碰了默克爾政府十幾年來從來未觸碰過的中國紅線。此外,德國新內閣還出現了明顯向美國靠近的意向,協議指出,要“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以求減少戰略依賴性”。

歐盟近期將中國界定為‘經濟競爭者及制度性對手’,目前中歐關係正在朝着這個方向變化,德國也是如此。此次德國新政府的對華表述,基本都在按照歐盟的官方基調,沒有超出這個範圍,也沒有減少。

不管德國哪個政黨上台,都必須考慮到中德、中歐之間強烈的經貿依賴關係,尤其在當前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低迷狀況下,維護中歐穩定的經貿關係,對各方都必要及有好處。

默克爾剛上台時德國的GDP是二點八萬億,中國只有二點二萬億。現在德國的GDP是三點八萬億,而我們已經達到了十五萬億的水平。此後默克爾在美國屢屢帶頭組建對華包圍網時,都選擇了不跟票;美國在香港事務上發表錯誤言論時,默克爾還暗指美國把自己當成“道德標兵”;德國的基建企業還寄希望於繼續在中國的清潔能源市場、電動汽車市場、未來的高科技市場上繼續“蹭飯吃”……

事實上,撕裂中德關係對德國而言是不可承受之重。德國是一個靠出口為主的國家,GDP對對外出口和投資十分依賴。從中德經貿關係來看,中國不僅是德國第一大出口國,還是第一大進口國,是多年來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德國是老牌工業國家,製造業一直處於全球頂級水平,但是如今一些製造業大鱷和主要銷售市場,基本上都在中國,可以說德國把“根”埋在了中國。如今,德國執政聯盟卻想組建“史上最反華內閣”,簡直不可思議。

中國固然希望中德關係能保持長期穩定,但若德國觸及中國的核心利益關切,中國也必將堅決反擊。相信德國的新執政者對整體大局都需要有較理性的認識,才能有利於將中德關係維護在理性務實的氛圍之內。

2021-11-27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58670.html 1 (社論)德對華政策何去何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