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劉向《談叢》
報章的副刋,作者的專欄,寫的是天下大事、人間細節、奇聞怪事,喜怒哀樂,可謂無所不談。像這種情況,漢代的劉向寫過一部《說苑》,其中卷十六謂之〈談叢〉,又可作〈叢談〉。所謂“叢”,有衆多、繁雜之意,那麼“談叢”就是現在的所謂“雜談”。語言簡煉,內容豐富,論及個人修身,為政者治國等大事,頗有“語錄”形式,不過,他不稱“語錄”,正如佛門禪師、高僧說的語言稱為“偈”,粵人對談竟借用佛門的“偈”去談凡塵世事,私交閑話,曰“傾偈”,妙到毫顛,也是“談叢”一類。
〈談叢〉第一篇,竟是治國等大問題,作者劉向原是西漢王室的宗親,他的四世祖劉交是漢高祖劉邦同父異母的弟弟。漢成帝即位以後,他貶官復出,原名劉更生的他,改名劉向,後世便以此名流傳。
〈談叢〉這一章說:“王者知所以臨下而治衆,則群臣畏服矣;知所以聽言受事,則不蔽欺矣;知所以安利萬民,則海內必定矣;知所以忠孝事上,則臣子之行備矣。凡所以劫殺者,不知道術以御其臣下也。”
治國的要術不外幾點:能令一群臣敬服;懂得聽取勸諫、受理事務,不被虛假蒙蔽;懂得安撫百姓,為民謀利;培養臣子的美德。最後一句:“凡所以劫殺者,不知道術以御其臣下也。”這是說:凡是那些濫施刑罰的人,都是不懂得用美德和良法控制和指使臣下的人。這段話是劉向說的,他本身就是宗室中人,說的都是“在行”的經驗之談。他說的“道術”,聽來有點抽象。《莊子 · 大宗師》:“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宋孫奕謂:“途之大者謂之道,小者謂之術。則莊周所言是直指道路。”而梁啟超《新民論》,則指治國之道。一言以蔽之,道術就是忠孝仁義禮智信。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