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的雙面性
無意之間獲得極大迴響的業餘漫畫家,其漫畫作品往往是日常發生的事情,並採用較短的敘事發展,這就催生了“隨筆漫畫”、“日常漫畫”,他們就如同一般漫畫家,卻因為非專業,所以不受限於既有的思維,也不會有人要求他們應該怎麼畫,只需專注於如何利用網絡展現作品即可。
此時的網絡漫畫,跳過漫畫出版社,直接與讀者接觸溝通,這種與生俱來的特徵,應該就是傳統漫畫與網絡漫畫、條漫在今日被視為不同產業的主因。
【摘自:《人氣條漫這樣畫!》,洪蘭智、李鍾範,麥田出版,二○二一年十一月】
互聯網自二十世紀末面世至今,改變了我們生活的眾多範疇;其中之一,就是對行業標準的重新劃定。
以漫畫出版為例,網絡面世前,讀者看的只有紙本漫畫,而紙本漫畫要由漫畫家傳遞至讀者,必先經過出版社這一中介角色去處理出版、印刷、發行等與“生產”有關的事宜。但網絡平台卻為漫畫家與讀者帶來一個便捷的交流方法,生產、交流,都變得直接。亦正正因為網絡的出現,才有了“條漫”這種新的文化產物。
網絡的奇妙,在於它為人提供了一個相對平等的平台,讓人可以在接近的起點出發,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展現,然後用才華去吸引受眾、建立名聲。但這種“平等”卻同時引申出網絡的“險惡”:人人都覺得自己有發表意見的權利,能夠暢所欲言,然而,在擁抱言論自由的同時,越來越多人卻忘卻了帶刺的語言不會因為網絡的虛擬而減弱,一個個網絡名號背後,其實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真人。也就是說,網絡欺凌,其實不只是嘴上說說,而是會打擊、傷害別人。
網絡有利也有弊,端看我們如何利用它。
穆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