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推動幼童打新冠疫苗
本澳將新冠病毒滅活疫苗適用人群降至年滿三歲,家長紛表關注,有人認為幼童抵抗力相對弱,擔心有後遺症,低齡幼童亦未必懂得表達打針後可能的不適;亦有家長第一時間為子女預約打針,用行動響應。
當局強調接種新冠疫苗能有效降低重症及死亡率,但接種疫苗後的不良事故亦是客觀存在。成年人接種疫苗後或出現發熱、疲倦乏力、肌肉痛等症狀,一般經休息便可恢復,但亦有人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為人父母,子女的健康必定放在首位,對於幼童接種新冠疫苗,相信不少家長持觀望態度,畢竟小朋友的體質不同於成年人,家長難免疑慮。
新冠疫苗應用逾一年,安全性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認可,截至本月初,全球接種新冠疫苗總共超過七十一億劑次。內地多處亦在本月初將接種滅活疫苗的年齡延伸至三至十一歲。國家疾控中心指出,通過前期臨床試驗,兒童接種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與成人組相若。香港亦擬將接種滅活疫苗年齡下調至三歲。
製造疫苗的滅活技術已沿用數十年,多種大量使用的疫苗如流感疫苗均應用,出生嬰幼兒按期接種疫苗在先進地區是常態,不少是滅活疫苗;有專家指滅活疫苗嬰兒都可接種。故此,接種同一技術的新冠滅活疫苗,家長毋須過慮。幼童的抵抗力相對較低,易受細菌、病毒侵襲,幼稚園、學校內人群聚集,疫症一旦校內爆發,後果堪虞。從公共衛生角度而言,學童、家長應配合特區的防疫政策。建議可先徵求醫生意見,再作決定,以提升本澳整體新冠疫苗的接種率,填補防疫缺口。
對於接種疫苗年齡下調至三歲,當局應以數據更充分地向家長、學生講解,接種疫苗對幼童或未成年人的好處和可能的副作用,提供更多疫苗安全性的資訊等,以釋疑慮。至於接種新冠疫苗是否跟中小學返校上學掛鈎,現階段沒有必要性,強制亦有違自願原則。況且校園防疫一直遵從最嚴格的標準,一旦外圍疫情驟起,校園須即時停課。現時,首要謹慎推動疫苗接種,讓家長、幼童認識及接受。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