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靈骨安葬長沙
【中新社長沙十五日電】“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追思會暨靈骨安放儀式,十五日在長沙市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這位一生研究水稻、根植於泥土的老人,長眠在他深愛的土地上。
民眾自發前來送別
在悲傷和思念中,袁隆平院士家人和生前同事、學生等前來送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羅錫文、鄒學校、劉仲華、劉少軍出席。儀式上,大家表達對袁隆平先生的深情懷念,並分享近期科研成果進展。追思禮由湖南省農科院主辦。
當日,在唐人萬壽園陵墓,掛着數十條紀念袁隆平的橫幅,一塊寫有“追憶千里稻香,致敬不巧豐碑”的大型牌匾十分醒目。自發前來送別的民眾佩戴的特製口罩上,印着袁隆平生前愛說的一句話:“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
袁隆平生前喜歡的《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被循環播放。禮儀隊手捧袁隆平遺像、靈牌和花籃,緩慢走向墓地。隊伍後跟着三台被鮮花覆蓋的靈車。第一台靈車上放着袁隆平院士的骨灰盒,上面覆蓋着國旗,家屬陪在他身邊。
吉時到,袁隆平院士靈骨安放儀式正式開始。全體肅立、默哀、安放隨葬品、全體孝晚輩添土……現場莊重肅穆。封穴完畢,全體人員三鞠躬表達對袁隆平院士的感恩與思念,並向袁隆平院士紀念墓行注目禮、放飛和平鴿。自發前來送別的民眾、學生排隊獻花。
袁隆平於一九六四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是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他衝破了經典遺傳學觀點的束縛,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二號”,從一九七六年起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使水稻產量得以大幅度提高。這位自稱“九○後”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一生都在為其廣為人知的兩個夢想——“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不懈奮鬥。
雜交水稻持續發展
今年五月二十二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九十一歲。袁老雖走了,但他牽掛的雜交水稻事業仍在向前。目前新育成的第三代雜交稻全年畝產達到一千五百三十點七六公斤,耐鹽鹼雜交稻示範也取得階段性進展。雜交水稻現已在印度、美國、巴西等多個國家大面積種植。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恭讀祭文時所說:“這位熱愛人民、樸實無華、淡泊名利的科學家,這位為人低調寬厚、亦師亦友的長者,這位任則必勤、執着追夢的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院士永遠地離開了,但他彷彿又從未離開過我們,他將一直活在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