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環保“二五”規劃提五建議
群力冀內港建臨時設施治污水
【本報消息】環境保護局近日就《澳門環境保護規劃(二○二一至二○二五)》聽取社會意見。群力智庫副理事長張淑玲稱,近年氣候變化帶來極端天氣危機,期望當局在制訂第二個環保五年規劃時,採取前瞻性的施政策略,各部門以身作則,制訂好減碳目標、時間表及路線圖,帶頭發揮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作用。
張淑玲指出,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爭取二○三五年實現“碳達峰”、二○六○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為更好配合國家和區域戰略發展任務,締造本澳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提出以下五點建議供政府參考。
一是環保政策頂層設計應緊貼國家相關戰略,針對本澳現存或潛在的環境污染問題制訂解決方案,以大灣區建設及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為重點,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環保“二五”規劃應與每年施政報告、特區“二五”規劃方案,乃至國家“十四五”規劃做好銜接和協調,積極落實執行及努力達至既定目標。
減塑訂時間表
二是參考國際及國家標準,訂定階段性減塑時間表,讓社會各持份者及早準備,調整營商策略及生活習慣,亦讓社會充分討論,開展宣教,凝聚共識,體現當局推行減塑政策的決心和擔當。
硏推氫能汽車
三是去年廣東省發改委發佈《廣東省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提出把灣區九市及兩特區創建成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智慧城市。觀乎本澳仍以持續推動使用電動車等新能源車為主,對於更環保、更潔淨的氫能汽車未有提及,冀政府大膽嘗試,勇於探索,按本澳的實際條件,配合國家發展推動更多氫能車,實現真正的“零碳排放”。
四是持續加強水污染防治措施,做好下水道升級擴容,落實基礎建設,冀短期內在內港適合地方設置小型臨時污水處理設施,減輕沿岸水環境壓力。
資訊互聯互通
五是設立粵港澳三地資料通報及合作機制,以科學專業為導向,建立中華白海豚資料庫外,有關區域沿岸土地規劃利用,以至跨境交通基建設置維護等,應事先通報三地,相互溝通合作,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中取得平衡,盡力保護海洋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