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領域限制助疫下復甦
病毒詭異,疫情反覆。隨着病毒株迅速變種,傳染力增加,各地疫情迄今未有遏止趨勢。以旅遊服務業作為支柱的本澳經濟受到嚴重衝擊,今年多個黃金檔期均因疫情“泡湯”,來澳旅客大幅減少,各行各業愁雲慘霧。觀望明年,依然霧裡看花,似是寒冬不去,暖春不來,明年度財政預算案亦估計明年經濟仍然嚴峻,將繼續財赤,需調撥約三百億元財儲填氹。
本澳經濟極度單一,長期依賴旅遊博彩業,博彩稅收更佔了稅收基礎的八成。受制疫情的出入境限制,各項經濟數據隨之斷崖式下跌。疫情至今近兩年時間,雖然從數字看來,去年一至九月的博彩收入僅約三百八十多億元,今年同期的博彩收入有六百七十多億元,呈逐步恢復的態勢;亦正如“財爺”所言,澳門現時仍是內地唯一的境外旅遊城市,內地對澳門的服務及產品需求沒有減少。但下半年的疫情來襲,除了暴露本澳的防疫漏洞,亦更加證明本澳的被動及外向依賴性,經不起疫情反覆不定所帶來的衝擊。
政府已修訂今年預算案,推出八項措施“精準”援助中小企度過難關,並於日前通過立法會審議,款項將於本月逐步發放。對於中小微企而言,政府加大幫扶,助業界緩解營運壓力和穩定現狀,解燃眉之急、雪中送炭,是及時雨。但更重要的仍然是有客源,有生意。動輒因疫情而被“封關”斷客源、被法令迫使暫停營業,才是最苦不堪言之處。
做好防疫工作,吸引旅客來澳,方能解決經濟困境,道理人盡皆知。問題是一旦有疫情就被“封關”,談何復甦?坊間相繼有聲音提“封區不封關”的建議,冀特區向內地爭取在疫情防控標準與舉措上跟內地保持同步,建立“只封區”、“不封城”的通關機制,務求將經濟和民生的影響降至最低,值得探討。甚至是粵澳橫琴深度合作區都已掛牌運作,但在最迫切的防疫工作上,本澳與廣東始終無法突破領域限制,反而成為兩地深度融合的阻礙。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