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四科研成果亮相京科創展
【本報記者廣州電】中山大學透露,本月廿一至廿七日在北京舉辦的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中,有四項該校教授領銜的科研成果亮相。
本屆展覽以“創新驅動發展,邁向科技強國”為主題,由國家科技部、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聯合主辦。通過百年回望、基礎研究、高新技術、重大專項、農業科技、社會發展等領域十二個主題展區。
其中,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教授團隊科研成果“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在基礎研究展區展出。團隊歷經逾三十年艱辛,成功測得國際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G。為提升我國在基礎物理學領域的話語權、為物理學界確定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的推薦值,作出實質性貢獻。
過程中,團隊自主研發出的一批高端精密測量技術、方法和儀器,部分在地球重力場的測量、資源勘探、基礎物理科學實驗中發揮重要作用,為我國自主的空間引力波探測項目“天琴計劃”的開展,奠定重要技術基礎。
中山大學副校長蘭平教授團隊聯合廣州市康立明生物公司自主研發的“腸癌早診早篩糞便DNA快速診斷試劑盒”,在社會發展展區的健康中國板塊中亮相。該試劑盒通過檢測小量糞便樣本中的人類SDC2基因甲基化狀態,即可早期診斷結直腸癌和腺瘤性息肉,前期臨床試驗總符合率超過九成三,具有準確度高、無創性的優勢。
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程曉教授團隊聯合設計的冰路衛星在海洋強國展區展出。該衛星是我國首顆專門面向極地遙感觀測的小衛星,主要用於極地氣候與環境監測。衛星具備五天覆蓋兩極的能力,獨特的在軌變曝光技術保證獲取影像的質量。目前,衛星觀測數據已向全球用戶免費共享。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郝元濤教授團隊承擔的“廣東省傳染病防治示範區”項目,亮相傳染病防治重大專項展區。該項目通過規範的SOP、實施路徑及質量控制體系,建立了華南地區艾滋病、乙肝和結核病全方位防治系統,形成以社區為基礎的綜合防控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