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10月13日
第A09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新聞小語)疫下壓力大須關注精神健康

疫下壓力大須關注精神健康

新冠疫情持續近兩年,限通關、限聚、停課,經濟前景未明致失業、無薪假,家庭暴力風險增加等,對居民的精神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最近,自殺及暴力事件接二連三,雖然不一定與疫情直接相關,但疫情對個人情緒、精神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不幸事件亦為關注居民精神健康狀況敲起警鐘。

防疫需要,不少公共場所、超市、餐廳、賭場、巴士等都有防疫要求,例如出示健康碼、戴好口罩等,需要居民自覺配合,互相體諒。然而,疫情曠日持久、反反覆覆,對不斷傳來的疫情壞消息而感到恐懼、不安;復常無期,好景落空,致部分人加重抗疫疲勞,甚至衍生消極情緒。因為沒有戴好口罩,有居民與巴士車長、商戶職員爭執、“放飛劍”甚至動粗洩憤,傷及他人,惹事生非。抗疫前線履行職責,好言相勸,居民理應配合,將心比己,不應將不滿情緒發洩在工作人員身上。

日前十月十日,是世界精神健康日。據社工局資料,截至今年六月底,本澳已登記有效的精神殘疾類別逾三千人,較過去五年增逾五成八。有精神健康問題人士可能遠遠不止。部分隱性個案存在社區,乏人關心,抵受不住壓力,或走向極端,後果難測。國際調查指出,有三成五歐盟成員國十八至廿五歲的青年表示在疫下感到孤獨,較疫情前高四倍;美國有調查更發現多達八成受訪者在疫下出現抑鬱徵狀。

本澳近年的自殺案接踵而至,據研究顯示,自殺與精神及情緒疾患有密切關係,一般輕生都是發生在遇到壓力、自覺無方法處理時發生。疫情肆虐,打亂了居民原有的生活節奏及安排,收入大減增加經濟壓力,情緒難免有不同程度的波動,無法放鬆。若發現身邊人情緒異常,心情持續低落,甚至出現自殘、自殺傾向,須及早介入,給予適切關懷及支援,最好尋求專業心理輔導。

夏 耘

2021-10-13 夏 耘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9682.html 1 (新聞小語)疫下壓力大須關注精神健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