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德國選後政局面臨重新洗牌
德國聯邦議院選舉結果出爐,社會民主黨(社民黨)擊敗執政十六年的聯盟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社民黨宣佈已經獲得授權聯合綠黨、自由民主黨組建新政府。不過,由於社民黨和綠黨、自民黨的理念仍有差距,能否成功組閣充滿懸念。
現年六十三歲的社民黨領袖朔爾茨之前擔任過德國勞工部長和漢堡市長。在出任漢堡市長的七年時間裡,朔爾茨對城市治理頗有政績,贏得當地民眾的高度認可。二○一八年受默克爾邀請,朔爾茨再次進入德國權力核心,擔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
擔任財長的第一年,德國財政就盈餘五百八十億歐元,是德國一九九○年統一以來的最高紀錄。作為德國“錢袋子”的守護人,朔爾茨的工作能力受到默克爾的高度讚揚。新冠疫情爆發後,他又力推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確保德國經濟平穩運行。故朔爾茨被德國媒體稱為“追求細節的實用主義者”。
朔爾茨領導的社民黨所以能戰勝聯盟黨,主要是因為其政治主張代表了德國小企業和勞工階層。朔爾茨在競選之前向選民承諾,如果社民黨贏得選舉,將增加最低工資、提高養老金,同時加快公屋建設,以滿足德國年輕一代的住房需求。這些承諾看似簡單,但是滿足了德國底層民眾最樸實的訴求,贏得選民的支持也是意料中事。
至於默克爾一派失利的原因有二:一是聯盟黨的執政時間長達十六年,默克爾當局的許多政策趨於固化,德國政壇需要新氣象;二是默克爾任內部分決定存在極大非議,尤其是允許德國接受難民,為此次選舉埋下禍根。默克爾當時接收難民,原是出於人道主義,但是大量難民湧入德國境內,擠佔了大量的社會公共資源,增加了德國社會保障體系的負擔。更致命的是,難民中還夾雜着許多不法分子,給德國社會治安增添了許多不穩定因素,德國民眾對默克爾此項決定十分不滿。
隨着社民黨的勝出,不僅德國政局面臨重新洗牌,德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也將受到影響。朔爾茨的對華態度自然備受關注。他在九月二十三日舉行的選前最後一場電視辯論上,僅強調在外交戰略方面需要一個強大、自主的歐洲。一名波恩大學學者說,朔爾茨在擔任漢堡市長期間與中國關係很好,“尤其是開展了很多和上海的合作項目,如果當上總理,他首先會尋求穩定,在競選期間,我不記得他對中國有過批評的言論”。
不過,對於可能加入新政府的綠黨和自民黨則不同。在九月二十三日的電視辯論中,綠黨候選人貝爾伯克抨擊默克爾政府對中俄太軟弱,希望能有一套歐盟的共同對華政策。自民黨主席林德納認為,德國經濟界需要擺脫對華依賴,“面對中國,我們必須同等兼顧利益與價值觀”。由此看來,德國新政府的對華態度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