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
澳門科學館的海灘,長滿了各種顏色的野花野草。我常在這一帶漫步,以花草為前景,拍攝澳門早晨和黃昏時的海景。
這天,遠遠看見一叢五彩繽紛的野花,在海灘的亂石叢中花枝招展,分外惹眼。近前細看,原來是我兒時的“老相識”——一種名為“臭花娘”的野花。
之所以被人稱為“臭花娘”,是因為此花粗生賤長,模樣艷俗,葉子上還帶着一股獨特、刺激的異味。在我老家,荒郊野地、牆根路旁,隨處可見到“臭花娘”。它們的枝條帶刺,一不小心便會鈎破路人的衣裳。但“臭花娘”其實還是有點姿色的,它們渾身長滿墨綠色的葉子,開出的花朵團團簇簇、五顏六色,像舉着一顆顆繽紛的小繡球。東方人的審美講究“恰到好處”,《登徒子好色賦》有云:“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着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而“臭花娘”的扮相顯然過於濃艷了,怎一個“俗”字了得!
後來我才知道,“臭花娘”其實有着一個很響亮的大名,叫五色梅,又名馬纓丹,是原產於南美洲的灌木。可笑的是,五色梅遠渡重洋、萬里迢迢來到中國作客,卻似乎不太受到國人待見,各地老百姓們給它取了一大堆五花八門的怪名字,除了“臭花娘”,還有“爛鼻花”、“頭暈花”、“臭牡丹”、“江邊哭”。前幾個別名都與嗅覺有關,或許因為它身上的異味而得名,可是“江邊哭”又從何說起呢?真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植物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就像湘妃竹,本來是很普通的一款竹子,只因為身上長了些斑點,竟然被演繹成娥皇女英的故事,“淚痕點點寄相思”!興許,五色梅這種低賤到塵埃裏的野花,身上也蘊藏着一段淒艷絕倫的民間故事呢!
南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