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為世界帶來四機遇
據中新社報道: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拉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之一。今年,中國宣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成就會為世界帶來哪些新的發展機遇?二十八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對此進行了解讀。
當天,國新辦對外發佈《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簡稱“白皮書”),並對白皮書內容進行官方解讀。寧吉喆從四個方面分析了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世界的意義。
為全球減貧作貢獻
首先,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寧吉喆表示,二○二○年中國消除了絕對貧困現象,提前十年實現了聯合國二○三○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減貧目標。在近年來,世界貧困人口不減反增、全球減貧事業遭遇瓶頸的背景下,中國減貧取得的成就,顯著縮小了世界貧困人口的版圖,為全球減貧事業注入了信心和力量。
第二,為世界經濟增長和復甦提供了拉動力量。寧吉喆表示,中國已連續十五年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三成,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二○二○年,中國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百分之七,不僅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和貿易復甦的重要力量,而且為維護全球供應體系的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市場世界機遇
第三,為世界經濟繁榮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寧吉喆表示,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穩居世界前列。隨着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市場的潛力將日益迸發,中國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更有力的合作契機和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最後,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拓展了新的途徑。寧吉喆表示,中國經濟面貌從一窮二白到總量全球第二,中國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二○一九年起,中國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使得世界上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的經濟體人口總量又增加了十四億人,翻了近一番。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給世界上那些既想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