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閘限電凸顯結構轉型迫切
【本報訊】最近,東北地區“拉閘限電”的話題受到廣泛關注,特別是在沒有提前通知的情況下,部分社區居民用電被拉閘斷電,引發當地百姓的議論。《經濟日報》二十八日發表評論文章稱,“拉閘限電”凸顯我國加快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轉型升級的緊迫性。
限電受多因素影響
文章提到,限電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特別是在全球能源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有序限電能綜合降低能源成本,緩衝因能源價格上漲帶來的經濟波動。但限電並非拉閘斷電“一刀切”,保證居民用電是實施有序限電的一個基本前提。這方面,東北部分地區可謂教訓深刻。
限電不是偶然,受極端天氣、能源供應等因素影響,近年來全國不少地方都曾採取限電措施。今年九月份以來,已有江蘇、雲南、廣西、浙江等十多個省份陸續啟動限電措施。
文章指出,具體到本次拉閘限電,東北地區主要受煤炭供應不足的影響,這背後既有火電企業因煤價上漲導致的發電意願不足,也有因今夏持續發電使得煤炭庫存下降的因素。此外,發電機組停機檢修,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出力不夠等,也影響了一部分電力供應。
與東北地區不同,南方地區限電的主要原因更多是出於實現“能耗雙控”年度目標的主動選擇。今年上半年,在我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百分之二的背景下,部分省份能耗雙控指標未能完成,甚至在能耗強度等關鍵指標上還出現了不降反升。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的《二○二一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顯示,江蘇、廣西、廣東、福建等九個省份被列為一級預警,這應是上述地區出台限電措施的原因所在。
統籌推減碳與發展
文章寫道,無論是煤炭供應不足,還是“能耗雙控”目標倒逼,各地在採取限電措施時,都應堅持從實際出發,遵循實事求是原則,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以犧牲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為代價,追求不切實際的高指標,會給來之不易的經濟復甦勢頭製造新的困難。在實際操作中,更要堅持能效優先和保障合理用能相結合、普遍性要求和差別化管理相結合、政府調控和市場導向相結合的做法,強調統籌謀劃全國“一盤棋”,最大程度減少對經濟運行的不利影響。
一些地方出台限電措施時已充分考慮到經濟運行實際,通過分級分類等精準舉措,力求實現“限電不拉閘”。當然,即便是再精準的限電操作,客觀上也會對企業個體生產造成影響。從這個角度看,通過轉型升級切實把能耗降下來,才是高耗能企業應對限電調控的根本之道。
文章最後稱,從長遠看,經濟穩定增長離不開能源消費,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節能減碳,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而此次“拉閘限電”引發強烈關注,進一步凸顯我國加快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轉型升級的緊迫性,也要求我們更加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統籌推動減碳與發展。一方面,要以連續性、穩定性和可預見性的政策規範為抓手,約束企業不當能源消費和污染排放;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計保護企業合理的生產用能需求,避免超出發展階段的運動式節能減碳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