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內地建出入境統一標準
國慶黃金周前夕,本澳出現多宗輸入性關聯個案,珠澳口岸現行的防控措施延長至九月三十日午夜。如今疫情高懸,今年的旅遊黃金檔期相繼落空,對各行業信心造成沉重打擊。本澳既要反思防疫漏洞,也要檢討後疫情時代,相關管制措施如何靈活處理,從而降低對經濟復甦造成的影響。
今次疫情由一宗輸入個案發展至六宗輸入關聯個案,足證病毒傳播力不容小覷。嚴謹的防疫措施有一定需要,相關確診人士亦多為無症狀,反映接種兩劑疫苗有其保護作用。無論是外國還是本澳,已有案例表明接種疫苗並非百分百防止感染,但重症、死亡率的機會將大幅下降,症狀如傷風感冒。
如今在宣傳接種疫苗的重點上,已不能標榜建立群體免疫,更應突出疫苗對於預防重症、死亡率的優勢,藉此鼓勵居民接種,提高疫苗覆蓋率,為短期堅持清零、長遠開放邊境、與病毒共存作準備。
繼八月後,這波再現輸入關聯病例可見,於後疫情時期,本澳與內地在出現確診個案後的出入境政策變化,尚未建立統一處理標準。因應急處理機制未完善,對居民、外僱、旅客均造成不便。
近兩次出現輸入關聯確診個案後,祇給予外僱、旅客一天預約及排隊核檢,特別是旅客擔憂多留澳一天,回到當地會被政府隔離,兩三萬旅客加上數萬外僱在緊逼時間內搶佔有限的核檢資源,人心惶惶。全城被確診個案折騰,不僅對經濟復甦造成沉重打擊,長遠下去也令旅客避之則吉,訪澳意慾大打折扣。
這兩波輸入關聯確診個案,已反映本澳內部的防疫措施有完善空間,需要進一步加強內部防疫工作。另一方面,本澳與內地須建立統一標準,包括應急處理方法、核檢出入境有效時間、返抵原居地的是否需隔離等政策,讓旅客及外僱及早知悉有關安排,更容易安排行程。即使在旅程中遇上爆疫突發狀況,也有應急指引可循,為後疫情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作充分的準備。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