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名”菜 藝高人膽大
一年容易又中秋,今年的中秋佳節又過去了。近年,大家都喜歡把中秋節戲稱“月餅節”,因為這是親朋好友互贈月餅的佳節。
越來越多人發現,中秋節吃月餅的人,好像還沒有送月餅的人多,“歲歲過中秋,人人送月餅,天天吃月餅,年年剩月餅”更成為了中秋節尷尬又真實的寫照。
是的,那麼中秋過後,吃不完的月餅該怎麼辦?這樣“甜蜜的負擔”並不少見,有媒體報道,以香港為例,其月餅浪費數量逐年增高,今年預計將達三百萬個。數據顯示,二○一四年,全香港地區棄置月餅數量已達一百八十五萬個,多達四成二的受訪家庭因獲贈太多月餅而丟棄,也有三成六受訪家庭表示把月餅放到過期。去年,全港每個家庭約棄置一點○七個月餅,推算下來浪費數量已飆升至二百八十八萬個。
相比丟棄,想辦法處理剩餘月餅必然更環保。相信學校就是其中一個“促銷點”,不知道是學生好欺負還是食堂師傅藝高人膽大,反正每年各所學校的食堂總是能推出“番茄炒月餅”、“蒜蓉烤水果月餅”等江湖名菜。總而言之,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一些個人或團體還主動去回收那些吃不完的月餅,寄到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或把月餅分給更多有需要幫助的人。
既然被丟棄的月餅越來越多,那麼從源頭減少,減少生產、減少送禮,不就解決了過剩浪費的問題了嗎?但是,加入生產月餅的商家卻越來越多,由從前的餅家、到今天的酒店,甚至雪糕店、咖啡店等,都推出自家品牌月餅,這“甜蜜的負擔”該如何處置?值得反思。
仙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