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9月26日
第C05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跨越百年的莫高窟影像

《世紀敦煌:跨越百年的莫高窟影像》 作 者:孫志軍 出 版 社:中信 出版日期:2021年9月

跨越百年的莫高窟影像

中秋節前夜,窗外一輪明月映照着書桌上的一幀佛像,此乃《世紀敦煌》封面採用的莫高窟四十五號特窟内菩薩像之局部影像,但見塑像神情端莊、面目柔美,盡顯大唐風範,為盛唐時期敦煌雕塑之表表者。眼前的此情此景,令人浮想聯翩,思緒穿越至千年前的敦煌……

張大千曾說過:“如果你想成為畫家,一定要去一次敦煌。”季羨林則認為:“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余秋雨亦寫道:“看敦煌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這本由作者及團隊歷經十四年精心打造的《世紀敦煌》,向讀者展示了許多過往未曾見識過的莫高窟的景象,那些逝去的、不可再見的,那些被破壞的、留下的,都在書裡一一呈現。讀者不僅可以近距離感受莫高窟生命脈搏之跳動及洞窟內外百年之變遷,亦可了解歷代敦煌守護者的癡迷與奉獻。

作者現為敦煌研究院網絡中心主任、副研究員、中國文物學會文物攝影委員會理事,從一九八四年起在敦煌研究院從事石窟攝影,二〇〇〇年參與國家“敦煌莫高窟及周邊環境演變”課題研究,同時亦致力於在世界範圍內收集與敦煌莫高窟相關的影像資料。二〇〇七年開展其“莫高窟重攝之旅”,精準模擬百年前的文物攝影角度、景別、光照等環境,對莫高窟塑像、壁畫等景物進行重攝。迄今為止,作者及團隊已完成莫高窟二百五十八個洞窟的高解析度數字圖像採集。

全書以作者及團隊成員撰寫的若干研究文章作為開篇,其中“早期探險家、學者和攝影師鏡頭下的莫高窟(一九〇七至一九四九)”詳細梳理回顧了上世紀前半葉西方人拍攝莫高窟的相關情形,參考引用並客觀考究大量文獻史料,從敦煌人和文物保護角度,引領讀者認識敦煌歷史上那段晦暗而充滿矛盾的特殊時期。“一百二十年,從藏經洞現世到數字敦煌”及“莫高窟攝影師的西遊記”則分別介紹了作者及團隊為拯救文化瑰寶而與時間賽跑,用影像守護敦煌的事跡。他們一方面加快拍攝藏於深幽洞窟中數量眾多的莫高窟壁畫和雕塑,它們正因風化而斑駁、因人為破壞而受損、因空氣侵蝕而緩慢消逝;另一方面輾轉世界各地獲取有關莫高窟的第一手資料,先後在大英圖書館、匈牙利科學院圖書館、哈佛大學藝術圖書館等機構,查詢到館藏的斯坦因、華爾納在敦煌和莫高窟拍攝的照片和底片,並收集到一九〇八年間斯坦因、伯希和等人拍攝的早期的敦煌影像。這些影像及文獻資料經外國收藏機構授權在本書展示,係首次系統整理並在內地公開付梓之作。

本書主體部分是印製精美的大幅圖版,按照“早期石窟——十六國、北朝”、“盛期石窟——隋至盛唐”、“中期石窟——中唐及五代、宋”、“末期石窟——西夏至元”四個歷史時期編排,單一圖像以整頁或跨頁的形式予以展示,效果十分震撼。書中收錄的一百五十餘幅影像圖片,主要為作者團隊收集的歷史照片,及按一九〇八年原照片同一景物、相同角度及光照拍攝的現狀照片,透過新舊照片對應排列,真實再現莫高窟百多年來的滄桑變化,極具時空穿梭感和藝術對比度。每幅圖像均配有簡潔、準確、專業的說明文字,是了解影像內容的點睛之筆。

書裡收入的照片不僅展現了不同時期石窟的藝術特色,亦與王朝興衰、時光更迭的歷史迴響產生共鳴。從中可見,石窟壁畫上除了傳統的佛教故事外,還出現了經變畫(把經文變相用圖案描繪出來)、飛天獻舞、香花供佛、瓊樓玉宇、雕樑畫棟等題材。畫面中既有神聖的佛祖,亦有普通士兵與民眾,世間百態在敦煌洞窟裡演繹出流傳千年的動人活力。

在專業文物攝影師的鏡頭下,莫高窟的前世今生在書裡得以直觀呈現,令每一位嚮往敦煌的讀者,不必遠赴外國便可系統獲取莫高窟歷史影像資料,亦可彌補在莫高窟現場參觀不准拍照留念的遺憾。全書如同“流動”的敦煌莫高窟百年變遷史,其中的每一幀新舊照片都值得仔細鑒賞。本書採用16K大開本精裝印製,厚重大氣,裝幀設計均屬上乘,除了是坊間不可多得的敦煌莫高窟研究、鑒賞書籍外,其本身亦值得悉心收藏,在書櫥中佔一席之地。

司徒一凡

2021-09-26 司徒一凡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46361.html 1 跨越百年的莫高窟影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