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盤梳理望廈館周邊交通
本澳路窄人稠車多,加上道路工程遍地開花,交通困局多年難解。近年政府陸續在有條件的公屋項目設巴士總站,相信是配合“公交優先”政策,但巴士總站的配置能否有效分流,關鍵仍是通盤考慮整體道路交通規劃,否則交通困局依然。
城市總體規劃提出慕拉士大馬路的工業區改為商業區,雖然政府表示不希望該區人口密度大增,但目前慕拉士、望廈一帶有不少公屋項目落成及正在興建,尤其望廈社屋第二期暨望廈體育中心重建完成,料周邊人流、車流將隨之大增。
該處地面層的望廈巴士總站目前內部裝修得“七七八八”,當局透露MT3及 27兩條巴士路線將遷入巴士總站。至於望廈體育中心俾利喇街一側的巴士站預計下月中重開,當局預期重開的巴士站以分流黑沙環第五街巴士站部分路線。
當局因應區內公屋及大型體育設施落成而增加巴士站點,分流巴士路線,從表面上來看是好事,但關鍵仍要視乎遷入的巴士路線、班次以及周邊的路況而定。目前當局僅公佈望廈巴士總站會遷入兩條巴士路線,亦未透露望廈體育中心俾利喇街一側的巴士站會停靠的路線,未知能否收分流之效。
先從周邊路況來看,望廈巴士總站周邊的區神父街有學校、托兒所及補習社,亦至少有四個公共及私人停車場出入口,並設有多條斑馬線。長期以來,私家車在公共停車場排隊佔線,亦有不少家長因接送子女而違例停泊,逆線行車、人車爭路的情況長期存在,以往在下午放學繁忙時段會增派警員維持秩序,是否長久可行之計?
望廈巴士總站旁設有公共停車場,雖然或能分擔部分泊車壓力,但會增大車流,加上屆時巴士總站和站點開放,道路卻有限,人流車流同時增加匯聚,或令該區交通亂上更亂、塞上加塞。當局要預先做好交通流量評估,收集及分析好巴士路線、班次的數據,再決定兩巴士站投放的巴士線路及班次。因應該區停車場集中,研究調整行人過路設施,適當利用空間,比如研究在兩個公屋項目之間或十字路口增建行人天橋,適當合併同一地段的斑馬線數量,減少人車爭路,釋放路權予公交,真正做到“公交優先”。
夏 耘